上半年全安阳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对全安阳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重点做相应的回报。
  一、齐心协力破危局,克难攻坚保增长,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大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转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持项目带动主战略、开放招商主抓手、产业集聚区主平台“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757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8.6%,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60.9亿元,增长4.2%;二产增加值465.1亿元,增长9.8%;三产增加值231亿元,增长7%。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稳、三快、两提升 ”。
  “三稳”:一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生态保护、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等“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夏粮总产127万吨,较上年增加1.3万吨,实现“十二连增” ,秋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97万亩左右。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6.5万吨、15.5万吨和2.8万吨。全市新扩建农业专业园区70个,新申报龙头企业42家,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达9个,汤阴县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名县”。
  二是财政金融运行稳定。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培植新税源。坚持“有保有压”,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集中财力加大对经济发展、企业帮扶、民生事业等支持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9.7亿元,居全省第7位,增长9.7%。其中,税收收入38.7亿元,增长5.9%,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8.9亿元,增长10.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0.8亿元,增长14.3%,各项贷款余额825亿元,增长9.6%。
  三是社会消费增长稳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成功举办第六届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韩国万人游安阳”等活动。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585万人次,增长6.4%;旅游总收入106亿元,增长5.7%。加快推进“两区”规划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养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国贸中心、安阳物流港等三产项目进展顺利,万达城市广场主体封顶,义乌丹尼斯百货年内可运营。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6亿元,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168.5万平方米,增长64.7%,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2位。
  “三快”:一是工业生产回升加快。认真抓好《支持工业发展的39条意见》,启动实施重点龙头企业服务行动计划,谋划推进95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面落实减轻税负、定向降准、扩大“营改增”试点等政策,积极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帮助企业拓市场、破瓶颈、渡难关。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强化土地、人才、劳动力保障供应,较好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78.8亿千瓦时,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煤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5.2%、17.1%、242.5%、62.5%。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坚持联审联批联办、重大项目周例会、定期通报等制度,加快推进203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出台《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提速发展的意见》,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九通一平”,强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扩规模、上水平、提档次。7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17.6亿元,增长19.7%,较年初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70.2亿元,增长51.7%,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2位和第1位。
  三是开放招商步伐加快。全力落实“三定一驻”、“二分之一”工作方法,组织参加第八届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香港经贸交流活动、赴京央企对接活动等一系列重点招商活动。着力深化与国旅、华录、中航、中粮等央企合作,成功引进中核汇能、华能热电联产、内黄中原果蔬商贸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国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1月~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增长2.9%;引进省外资金247.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长16.5%。
  “两提升”:一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1+4+1”城市组团发展,全面落实《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城区经济发展建议》、《建设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中心城区“南扩东进”。安汤新城加快建设,“两纵五横”路网、羑河治理及生态廊道进展顺利。积极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安鹤快速通道主体完工,安邯快速通道正在收尾。西北绕城高速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豫东北机场选址通过审批。扎实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完善城区配套设施。朝霞路北段、铁二路南段建成通车。太行路、德隆街、钢城路即将完工,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审批意见、规划选址等完成。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不断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月~6月,民生支出81.5亿元,增长12.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8%。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1万人,占全年目标的99.3%;城镇登记失业率3.3 %。城镇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43.2万人、106.7万人和6.8万人,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增加200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338套。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2%,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5.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71.5元,分别增长9.3%、12.1%。
  二、保持清醒看形势,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但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分别居全省第13位、16位、17位和16位,低位徘徊现状仍未改变,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了0.4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重点行业仍面临困难。尽管我市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转的力度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效果还不够明显。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多数重点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工业后期稳定回升缺乏有力支撑。
  (三)“三驾马车”拉力减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从投资方面看:重点项目中投资规模大、质量高、[*{c}*]带动作用突出的项目不多,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仅45个,30亿元以上的仅6个,均比去年少。从消费方面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去年,房地产行业略有好转,但后期形势不容乐观。从出口方面看:形势较为严峻。上半年,全市货物贸易出口2亿美元,仅增长6%,同时规模较小,拉动作用有限。
  (四)资金供应偏紧,要素制约矛盾更加突出。银行放贷更加谨慎,甚至出现抽贷限贷现象,企业普遍反映资金较为紧张,特别是企业互保贷款诱发的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受发展空间、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管理权限等因素制约,城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技术骨干、研发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短缺,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生产需要。
  三、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转、改、保”三个关键,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态势,保持全市和谐稳定的大局。具体来说,就是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企业帮扶为重点,着力保增长。一是组织参加全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钢铁、铝精深加工、现代家居等五大产业链产业对接活动,建立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和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提高产销率。二是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发挥好民间投资。三是强化融资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5限度解决融资难题。加强用电用工用地保障,争取更多的企业纳入电力直供范围,降低成本。四是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型业态,扩大销售市场。
  (二)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扩投资。一是严控节点,抓好“三个逐一”。对下半年计划新开工的项目,逐一落实开工条件,挂账督办。对计划竣工项目,逐一建立台账,倒排工期,争取提前竣工投产。对续建项目,逐一摸清情况。第三季度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抓住黄金施工季节,加快项目建设。二是落实责任,实行“三个通报”。半月通报一次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排序通报一次重点项目进度情况。三是加强协调,完善“三个机制”。完善联审联批联办机制、重点项目问题周报制度、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难题,强化跟踪督导,加快推进建设。
  (三)以精准招商为重点,强力促开放。一是突出招商重点。将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招商活动重点,力争在10月底前,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落地两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组织筹备上海、江苏、天津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参加央企河南行、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经贸活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税收分成政策,力争再签约引进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三是抓好跟踪落实。抓好与中核汇能、林安物流、美的等企业合作项目的推进,加强与中建材、国药、国旅、中航工业、中粮、香港豪德集团等企业跟踪对接。
  (四)以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为重点,积极优载体。一是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按照“竞争性最强、成长性*4、关联性*6”的原则,把好项目准入关,每个产业集聚区选一个到两个优势产业重点抓,非主导产业向专业园区布局。二是突出承载能力建设。完善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确保9月底前每个产业集聚区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三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产业集聚区功能与行政区域的套合,完善领导管理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市区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区划调整、管理体制改革事项。严格按照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办法,组织开展下半年产业集聚区观摩点评活动。
  (五)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切实抓[*{c}*]。一是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八中路口、人民大道中段、南大街等10个片区改造。抓好汪家店、苏家村、小营、许吴村等13个“城中村”的改造,做好安汤新城“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申请国开行、农发行资金60亿元以上。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竣工12882套。二是扎实推进市政工程。加快实施太行路、东工路、光明路等“断头路”道路建设。启动建设人民公园、沃尔玛广场等4座人行天桥。加快洹北和东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建设进度,力争年内竣工,积极做好第八水厂筹建工作。三是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鹤辉高速林州段工程建设,加快安邯快速通道、汤鹤快速通道、S219改建工程建设,尽快实施西北绕城高速以及东北环城、西南环城快速路工程,年底前确保晋豫鲁铁路具备通车条件,同步推进晋豫鲁铁路后续工程和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安阳豫东北机场和新郑国际机场安阳空港、安阳陆路港等“一场两港”建设。
  (六)以壮大服务业为重点,不断添活力。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抓一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抓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抓一批国际客源市场开发,抓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安阳中国历史文化产业博览园、殷墟国家考古大遗址公园、周易文化产业园等十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支持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七)以“农业五大工程”为重点,加快促增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五大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区域优势、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都市农业园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抓好秋粮作物管理,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力争新建高标准粮田30万亩。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确保安全度汛。
  (八)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稳步抓改革。扎实推进全市*9批40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突出“两放一优”,下放审批权限,优化体制机制,抓好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整合药监、卫生和计生等部门职能。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以及具有审批性的管理事项,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行政管理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77户国企改革扫尾攻坚任务。抓好科技、金融、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等改革。统筹推进农村体制、对外开放体制和就业、教育、医改等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力争8月研究推出第二批重点改革任务。
  (九)以“十项民生工程”为重点,大力惠民生。一是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不折不扣圆满完成。二是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帮扶。四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积极做好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工作,强力推进非法集资处置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