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是民生支出的以部门。7月29日,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居民李富永聊起自己的业余生活,滔滔不绝。“早晚在小区里健身,器材特别全,闲下来就去社区的文化站和图书馆,看看书,学学戏剧、书法。每个礼拜,附近广场上都有文艺演出,还放露天电影……”
将公共文体事业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近日,沈北新区制定下发了《沈北新区民生工作文化建设专项推进组工作方案》,软硬件共同提升,为居民打造“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健身圈”。
用特色文化给“美丽社区”筑魂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也是目前社区文化工作的重点。”沈北新区文体局局长孙祥维介绍,今年沈北将结合“和谐社区”和“美丽村庄”的特点和实际,发挥居民主观能动性,积极挖掘社区文化底蕴,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社区,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
目前,沈北福宁社区的“福文化”,辉山人和社区的“和文化”,虎石台站前社区德鑫花园“德文化”,马刚中寺满族特色文化,尹家曙光朝鲜族特色文化,兴隆台盘古台锡伯族特色文化等等,通过独特的社区特色文化,让老百姓不出院就能享受特色文化生活。
建文体设施让“快乐生活”再近些
据悉,沈北新区财政在每年按照比例增加对文体事业的专项投入基础上,今年又在街道和社区设立了文体工作专项资金,完善各类文体设施。
目前,沈北新区现有文化活动室133个,图书室122个,文化广场176个。其中,高标准的文化艺术中心已向民众免费开放,区文化馆、图书馆均已晋升为国家一级馆;新建马刚街道、黄家街道、尹家街道综合文化站;改建石佛寺、虎石台文化中心。
年内,沈北以改造老旧小区为主进行更换或新增健身路径100套;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7个,实现每个街道一套,每年对社区居民开展一次体质监测;全面完成城市社区电子阅览室和书屋建设,城市社区电子阅览室46个、书屋37个,农村电子阅览室55个、书屋9个。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7年每个社区至少拥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室外文化健身广场,社区文化健身广场面积平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为全区居民打造‘15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健身圈’。”孙祥维介绍。
“锡伯族文化保护区”正悄然走来
一个国家级的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在沈北推进建设。作为其中一项工程,中国锡伯族博物馆项目已经正式开工,201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以创建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载体,沈北广泛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特别是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6项、市级40项、区级83项。同时,在蒲河学校、兴隆台学校、兴隆台新民村等地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并建立非遗项目传承点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