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力度加强,我市财政增速迅猛,收入过百亿、总量保持全省第三、增幅跃居全省第二,2014年上半年,安庆财政交出史上最靓丽“成绩单”。财政改革力度空前、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国有资产存量盘活、政府投融资效率提高……一系列“开源节流”举措,让财政“杠杆”撬动经济发展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数字说话:收入上去了,“非税”下来了
上半年,财政总收入118.8亿元,增幅19.4%,增幅超全省平均8.8个百分点,超去年同期11.8个百分点。其中,全市税收收入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29.1%。收入结构趋优,财政“含金量”提高,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7%。一连串实实在在的数字,沉甸甸地说明了上半年发展态势。
财政收入平稳快速增长,有力保障了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财政资金更多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民生工程、四大产业等重点项目。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民生方面支出121.1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1.3%;四大产业预算安排3.5亿元,实际拨付1.5亿元;教育示范区、公共文化示范区及保障十三运预算安排4800万元。
市财政局负责同志分析认为:“非税下来了”说明收入质量在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行政收费减免力度大。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行政减免政策,尤其是我市减免42项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了“非税”。二是市直及各县(市)区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十分重视,税收占财政比重明显上升。
盘活资产:干多少事,筹多少钱
今年,我市全面拉开城市大发展框架,安排城市大建设、重大项目、土地收储、保障房和开发区建设“五大计划”,总投资537.52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210.2亿元。
这么多资金,从哪里来?除了中央、省补助,大量资金需要通过市级财政筹措,对财政统筹资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发挥“政府账本”统筹财力能力,整合资金办大事,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实施:建立投融资管理机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化解存量债务,盘活存量资产,壮大政府融资平台实力。厘清市、区财政分配关系,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革预算管理,实施“开门办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政府购买服务破冰前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花一样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仅仅半年,市级融资规模超过去年全年,为“五大计划”资金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民生工程、背街小巷治理中,市级财政支出占到了70%。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达到34项,资金达到8080万元。
市财政局负责同志认为,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让我们对下半年财政的稳步增长继续抱有信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如何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资金落到实处、花出实效,产生更大效益,仍是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