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a考哪几门?cpa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科目设置及成绩管理规则如下:
1.专业阶段(6门科目)
科目清单:《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成绩有效期:单科合格成绩保留5年(从通过第一科之年算起),需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
报考规则:可自由搭配报考科目数量(1-6科),未通过科目需在有效期内重考。
2.综合阶段(1门科目)
科目形式:《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考查跨学科实务能力。
成绩规则:无时间限制,但需在同一年内通过两卷(合计60分合格)。
报考前提:通过专业阶段全科后方可报考。
二、cpa各科考试特点与备考策略是什么?
cpa各科目差异显著,需针对性制定学习方案:
1.科目特点分析
《会计》:难度最高,内容庞杂,是其他科目的基础。重点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等。需理解准则逻辑,建议学习时长350小时以上。
《审计》: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晦涩。需结合会计知识理解审计流程,重点掌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建议学习时长300小时。
《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量最大,公式繁多(如资本预算、期权定价)。需熟练使用计算器,强化机考操作速度。建议学习时长320小时。
《税法》:政策更新快,知识点琐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核心考点。建议学习时长250小时。
《经济法》:记忆型科目,公司法、证券法占比高。可通过案例分析法条应用。建议学习时长200小时。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清晰,SWOT模型、波特五力分析需灵活应用。建议学习时长180小时。
2.备考策略推荐
零基础考生:首年报考《会计》+《税法》或《会计》+《经济法》,利用科目关联性降低难度。
时间充裕者:尝试一年3科,如《会计》《审计》《税法》组合,三者知识点交叉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