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考试科目仍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共7门科目,具体如下:
1、专业阶段(6科)
《会计》:核心科目,涵盖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实务内容,需理解会计准则并灵活应用。
《审计》:侧重审计流程、风险识别与内部控制,强调实务逻辑与案例分析能力。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涉及资本预算、成本核算及财务决策,计算量较大。
《税法》:政策更新频繁,重点掌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计算及税收优惠。
《经济法》:以公司法、合同法等民商法为核心,需记忆法律条文并分析案例。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宏观视角分析企业战略制定与风险管控,主观题占比高。
2、综合阶段(1科)
分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融合)和《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整合),考查跨学科实务应用能力,题型为案例分析。
二、cpa报考条件是什么?
2026年cpa报考条件保持稳定,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
1、专业阶段
学历要求:具有高等专科及以上学历(含自考、成考等),或会计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应届生报考:2026年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可凭学信网学籍信息先报名,需在8月前补交毕业认证。
2、综合阶段
已通过专业阶段6科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禁止报考情形:
因违规被吊销cpa证书未满5年,或处于禁考期内。
三、cpa科目怎么搭配?
合理搭配科目能显著提升备考效率,以下为针对性建议:
1、零基础/在职考生
首年推荐:《会计》+《税法》。会计是核心基础,税法与会计的所得税章节关联紧密,搭配学习可事半功倍。
次年规划:《审计》+《经济法》或《战略》。审计需会计基础,经济法/战略侧重记忆,平衡学习压力。
2、全职备考/基础较好者
挑战组合:《会计》+《审计》+《税法》。三科逻辑关联性强,集中攻克核心难点,适合时间充裕的考生。
平衡方案:《财管》+《战略》+《经济法》。财管与战略内容互补,经济法调节难度,适合逻辑思维强的考生。
3、跨考/目标明确者
事务所方向:优先报考《会计》《审计》《税法》,构建财税审计知识闭环。
企业财务:侧重《财务成本管理》《战略》《经济法》,强化管理决策与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