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时间要求截然不同:
1、专业阶段:需在连续5年内通过6科(《会计》《审计》《财管》《税法》《经济法》《战略》)。
成绩有效期以首次通过科目年份计算,若5年内未全数通过,最早通过的科目成绩失效。
例如:2026年通过《会计》,剩余科目需在2030年前完成,否则需重考。
2、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但需在通过专业阶段后报考。
考生可结合自身节奏选择考试时间,建议尽早完成以保持知识连贯性。
3、规划建议:优先攻克核心科目(如会计、审计),避免后期时间压力过大。
二、cpa考试中哪几门科目难度最高?
根据历年考生反馈及通过率数据,**《会计》《审计》《财管》**被公认为难度前三:
《会计》:基础且核心,涵盖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等复杂实务,需深度理解会计准则。
2026年教材新增租赁准则、金融工具等内容,考生需重点关注。
《审计》:逻辑抽象,需结合实务案例理解审计流程与风险判断。
缺乏审计经验的考生易因术语晦涩失分,建议搭配案例练习。
《财管》:公式密集,计算量大,对数学敏感度要求高。
机考环境下需提升公式输入速度,历年真题训练尤为重要。
备考策略:优先报考会计,搭配税法或经济法平衡难度;财管需反复刷题巩固公式。
三、如何高效规划cpa考试周期?
2026年cpa考试时间预计为8月下旬,考生需分阶段制定计划:
1、基础阶段(1-6月):
通读教材,标注高频考点(如会计分录、税法税率)。
搭配网课梳理逻辑,辅以轻一/大蓝本等教辅巩固知识点。
2、强化阶段(7-8月):
刷近5年真题,针对薄弱环节专项突破(如审计综合题、财管计算题)。
限时模考训练,适应机考节奏(建议每日3小时集中练习)。
3、冲刺阶段(考前1个月):
复盘错题本,总结易错考点(如经济法法条细节)。
调整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应对考试压力。
4、科目搭配示例:
第一年:会计+税法+经济法(基础+记忆互补);
第二年:审计+财管+战略(逻辑+计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