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注会综合阶段要求几年考完?
时间弹性大:若考生专业阶段耗时较长(如3-4年),综合阶段可延后至第4-5年完成;
单次通过压力小:试卷一(鉴证业务)与试卷二(管理咨询)需同年报考且同时通过,但无单科成绩保留要求;
高龄考生友好:中注协明确表示,综合阶段对年龄、职业背景无限制,40岁以上考生近年通过率呈上升趋势。
备考建议:建议考生在专业阶段结束后1-2年内集中攻克综合阶段,避免知识遗忘。若已具备实务经验(如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者),可缩短备考周期。
二、注会综合阶段考试题型有哪些?
综合阶段考试仅设主观题,题型为综合案例分析,具体特点如下:
试卷一(鉴证业务):
内容占比:会计(35%-40%)、审计(30%-35%)、税法(25%-30%);
典型题型: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调整(如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抵消分录);
跨境交易税务筹划(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计算);
职业道德冲突判断(如独立性争议)。
试卷二(管理咨询):
内容占比:财管(30%-35%)、战略(30%-35%)、经济法(30%-35%);
典型题型:
企业并购估值模型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战略转型风险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合同法律条款解读(如违约责任条款)。
特别提示:2025年起,试卷一新增5分英文附加题(如财务指标英文表述),鼓励考生用英文作答,但非必选项。
三、注会综合阶段考试难不难?
综合阶段通过率常年稳定在70%-80%,显著高于专业阶段(单科约20%-30%),但考生仍需突破以下难点:
知识整合要求高:
试卷一需串联会计处理、审计程序与税法计算(如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调整);
试卷二需融合财务模型、战略工具与法律条文(如成本领先战略下的预算编制)。
实务导向性强:
案例多取材于真实企业场景(如上市公司财报舞弊风险识别);
需结合实务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如内控缺陷整改建议)。
答题效率挑战:
两卷合计约100分,需在7小时内完成千字以上文字输出;
建议考生通过机考模拟系统训练打字速度与逻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