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考试总计包含7门科目,分为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两个阶段的考试要求与备考周期差异显著,具体规则如下:
(一)专业阶段:6科,需在连续5年内考完
专业阶段是cpa备考的基础环节,共设置6门核心科目,分别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该阶段对备考周期有明确限制,核心规则如下:
1.成绩有效期计算:单科合格成绩的有效期为5年,且以“连续考试年度”为计算单位。例如,考生2025年通过《会计》,则该科成绩有效期至2029年(含2029年);若2026年通过《审计》,则《审计》成绩有效期至2030年。
2.失效与重考规则:若考生在连续5年内未能通过全部6科,最早通过的科目成绩将率先失效,需重新报考。例如,某考生2025年通过《会计》《税法》,2026年通过《经济法》,但直至2029年仍未通过剩余的《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则2025年通过的《会计》《税法》成绩将在2030年作废,需重新参加这两科考试。
(二)综合阶段:1科,无时间限制,考完即可
综合阶段是cpa考试的最终环节,仅设置1门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该科目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需同年报考)。与专业阶段不同,综合阶段无备考周期限制:
考生需先通过专业阶段全部6科、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方可报考综合阶段;
综合阶段成绩不设有效期,考生可在通过专业阶段后的任意年份报考,且可多次报考直至通过,通过后即可获得cpa全科合格证书,标志着“考完”cpa全部考试。
二、cpa考试报名地点选择方法与注意事项?
cpa考试报名时,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地点,不受户籍、工作单位所在地等因素约束,以下为具体选择方法、实用建议及特殊情况说明:
(一)考试地点选择方法
1.操作流程:考生登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简称“网报系统”)后,在“选择考区”环节,需先选择报考省份,再从该省份内的可选城市中确定考试城市;
2.信息确认:选择考区后,需仔细阅读对应考区的报名简章、考区公告(含考点安排原则、特殊要求等),确认无误后再进入后续报名环节(如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照片、缴费等)。
(二)考区选择实用建议
1.优先“就地/就近”报考:建议以当前工作地、常住地为核心选择考区,避免因跨地区参考增加交通、住宿成本,同时便于提前熟悉考场周边环境,减少考试当天的行程风险;
2.确保住址信息匹配:网报系统中填写的“居住地地址”是考点编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建议确保填写的住址与选择的考区城市相符或相近,以提高被分配到便利考场的概率(如临近居住地或工作地的考点)。
(三)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考区差异
两个阶段的考试地点覆盖范围不同,考生需根据报考阶段留意差异:
专业阶段:考点覆盖范围广,通常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级市均设有考区,部分人口较多的县级市也可能增设考点,考生选择空间较大;
综合阶段:考点相对集中,主要设置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仅少数省份会在其他重点城市增设考点(如辽宁省综合阶段考点设在沈阳、大连;江苏省设在南京、徐州等),具体以当年各省考区公告为准。
(四)特殊情况:部分科目可能安排两场考试
由于《会计》《税法》《经济法》三科报考人数常年较多,部分考区可能出现考点、机位紧张的情况。为优化资源配置,官方可能对这三科安排两场考试:
考试场次由官方根据报名人数、机位数量统筹分配,考生无法自行选择;
最终的考试地点(具体考点)、考试场次及时间,需以考前打印的准考证信息为准,考生需提前核对,避免错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