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上升的地平线”

发布时间:2016-03-18 08:27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编辑
设计
导语
人物履历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四
标题五
正文  
高善文及同事着手研究了刘易斯拐点对中国CPI通货膨胀的影响,撰写了《上升的地平线》一文。
 
基于对不同类别农产品价格的横断面数据的深入研究,结合一些其他证据,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走过刘易斯拐点,并推断这至少将产生两个方面的长期影响:一是消费物价CPI同比的中枢水平将从此前2%左右上升到3-4%之间。二是在消费物价CPI和生产资料价格PPI之间将产生持续而显著的价格裂口。
 
五年以后回头来看,这些判断和预测大体上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例如,中国2001-2010年期间CPI同比均值2%,而2011-2015年的五年中,即便在大部分时间里CPI受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拖累,其同比均值仍高达3.2%,中枢的上升十分显著,并且落在报告的预估区间内。再如,2001-2010年期间CPI与PPI平均增速的差(即我们所说的价格裂口)为0,而过去五年为2%,裂口的扩大也十分明显。
 
2010年当年这篇报告曾经受到广泛的批评。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农业部门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远未跨过刘易斯拐点。现在支持这种看法的人已经很少。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物价的核心是货币供给,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没有关系。实际上,消费物价与生产资料价格的裂口本质上是一个相对价格,是食品和服务相对于工业品的价格,这一相对价格并不受货币供应的影响。
 
这篇报告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由于CPI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中的显著影响,CPI中枢水平的上升会一般性地迫使中央银行采取更加紧缩性的政策立场。这也许更基本地解释了为什么过去五年,在几乎所有类别中,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都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和可比水平。

 
模板样式 style_z_9_1
专题调用内容
图片 无图片信息!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2011-202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变化
下一篇:下一篇:关于市场研究的对话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