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
设计 | |
导语 | |
人物履历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
正文 |
高善文博士团队撰写《三十年未有之变局》研究报告中主要讨论2011-202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变化,以及由此对政策当局带来的挑战和潜在的市场影响。
报告指出,在中性情景假设下,2015年前后中国潜在GDP增速或下降到7%多一些的水平。
潜在增速下降的初期,从企业到政策制定者,往往认识存在滞后,倾向于使用反周期政策而非结构性政策来应对,结果容易形成经济政策的反复摆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处理不当,还可能伴随经济或金融危机。
对资本市场而言,如果不因经济政策的反复摆动而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潜在增速的下降本身并不可怕。事实上,从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来看,高速增长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平淡;反而是在经济增速经过台阶式下降之后,资本市场会出现较长时期的繁荣。
5年以后回头来看,当时这篇报告的基本想法似乎得到了或者正在得到验证。例如其对潜在增速的估计,偏差看起来不算大。再如2011年出现的严重通胀,这前后的房地产泡沫,以及以刚性兑付为特征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债务泡沫,可能都与反周期政策力度过猛有关。再如,经济增速台阶式下滑后资本市场出现较长时期的繁荣,似乎也正在被验证。
在今天人们热烈讨论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新常态”和“经济增速下平台”的背景下,再来回顾和翻阅这篇报告,仍然具有一些参考价值。
|
模板样式 | style_z_9_1 |
专题调用内容 | 高善文博士团队撰写《三十年未有之变局》研究报告中主要讨论2011-202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变化,以及由此对政策当局带来的挑战和潜在的市场影响。 报告指出,在中性情景假设下,2015年前后中国潜在GDP增速或下降到7%多一些的水平。 潜在增速下降的初期,从企业到政策制定者,往往认识存在滞后,倾向于使用反周期政策而非结构性政策来应对,结果容易形成经济政策的反复摆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处理不当,还可能伴随经济或金融危机。 对资本市场而言,如果不因经济政策的反复摆动而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潜在增速的下降本身并不可怕。事实上,从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来看,高速增长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平淡;反而是在经济增速经过台阶式下降之后,资本市场会出现较长时期的繁荣。 5年以后回头来看,当时这篇报告的基本想法似乎得到了或者正在得到验证。例如其对潜在增速的估计,偏差看起来不算大。再如2011年出现的严重通胀,这前后的房地产泡沫,以及以刚性兑付为特征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债务泡沫,可能都与反周期政策力度过猛有关。再如,经济增速台阶式下滑后资本市场出现较长时期的繁荣,似乎也正在被验证。 |
图片 | 无图片信息! |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