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顿网校 发布时间:2015-07-29 17:49 责编:daisy.dai
 
  2010年,随着上市的临近,中国宏桥更是显示出强劲的收入和盈利增长态势(表9),其当年总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了151.3亿元和41.9亿元,虽然收入只增长74.5%,但是同期净利润却暴增6.2倍。“高毛利率”是其利润暴增的原因,这为中国宏桥成功登陆港交所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万事俱备,只等上市的那一刻。
 
  2011年3月24日,中国宏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盘中每股*6价达8.09港元,最终以每股7.9港元报收,按张士平家族持有50亿股计算,中国宏桥给其家族当日带来近400亿港元的惊人财富。
 
  2012年3月28日,中国宏桥公布2011年年报,建议派发2011年每股0.32港元的股息,按张士平持有50亿股计算,其将得到16亿港元(含税)的股息,远远超过张士平家族2002-2006年从魏桥创业得到的直接累计分红。这意味着,中国宏桥的上市,给张士平带来的不仅仅账面财富的暴增,还有真真切切的巨额真金白银流入。
 
  回顾张士平的创富路,打造中国宏桥是其中的分水岭。虽然在两段创富过程中,他都表现出了作为企业家敢闯敢干、逆势扩张的胆略以及做行业老大的雄心,并抓住了当时热点行业的脉搏,但所获得的财富数值却有天壤之别,这正体现了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爆发与创富模式升级的力量。
 
  在魏桥创业阶段,张士平一如其他中国*9代实业家,专注于实业经营,但由于仅依靠生产利润扩张的速度较慢,且魏桥纺织产品以出口为主,海外市场增长有限,加之受制于集体体制,其实现的个人财富相当有限。而在中国宏桥的打造中,他已实现了从实业家到资本家的华丽转身:凭借在产业领域锻造多年练就的眼光,捕捉到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带来的原材料需求,以为纺织配套的电力为基点,介入热门的铝业;在国退民进的进程中,逐步掌握了魏桥创业的控制权,从而得以利用既有的平台与关系,左右借力,实现铝业资产的高成长、高盈利;最后,通过精心设计,绕过制度障碍实现上市。可以说,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机遇、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体制的转变,充当了张士平的财富加速器。这一过程中,张士平不仅未如大多同代人般在产业周期起伏、宏观调控等历险中被淹没,反而顺应时代变迁再造龙头,能与之媲美的,也许只有刘永行、鲁冠球等少数人。
 
  不过,在中国宏桥的上市中,与之相随的是不无谜团的上市架构搭建、来自关连方的慷慨支持,今后,随着中国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非常规运作的空间将日益缩小,张士平式翻越财富分水岭的故事或渐成绝唱。而左手纺织、右手铝业的张士平,未来能否驱动旗下两大巨头保持乃至扩大[*{9}*]优势,同样令人关注。
 
  就在中国宏桥成功登陆港交所的次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电解铝行业重复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拟建电解铝项目,制止扩大产能的新建项目。实际上,早些年电解铝就有过剩的趋势,但张士平逆市提前布局,使得中国宏桥在上市前夕已位居中国十大铝生产商的第五位。中国宏桥上市之后,继续扩大规模,目前已跃居国内铝产能第四位,日后其计划将铝合金产能进一步扩大到180万吨。张士平不仅自己生产电解铝再生产铝合金,还不失时机地向下游高附加值的铝箔产品延伸产业链。高端铝业加工有应用于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的高端铝型材和应用于饮料、药品等多行业的铝箔板带,据中国宏桥公开披露,预计2012年下半年,其铝箔产品的产能将达3万吨。
 
  不过,高端铝加工产业有技术、设备等壁垒,而最关键的是资金壁垒,高端铝业往往要有巨额投资。而截至2011年度12月31日,尽管中国宏桥账面有75亿元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但银行借款也高达72亿元。其对资金的饥渴在上市后不久就表现出来了,2011年7月,其公告建议发行美元及人民币结算的优先票据,以扩产发电设备,但却在随后的9月取消了发行;最近,其又公告建议发行1.5亿美元于2017年到期的可转债。随着铝产品设计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本就供电不足的中国宏桥需要大幅度扩大发电设备,另外,高端铝加工产业也需要巨额投入。
 
  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当年张士平打造纺织业巨头时,也是面临产业过剩的局面,而后其通过高负债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链的延伸升级,最终缔造了魏桥创业的辉煌。而张士平进入铝合金加工产业时,传统铝业实际上也出现了饱和的趋势,但他通过左右借力,打造出了高增长、高毛利的中国宏桥。如今,面对与当年有些类似的处境,他又踏上了新的铝业帝国扩张之路,或许这又将考验着其未来的创富技巧。

  
登录并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