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6-2025 高顿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老师,Word文字是一个私教老师给我写的关于表格上半部分,以换出资产来推导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过程。还是有一点点迷惑。我的第一个问题,1.表格里虽然说是将换出资产公允价总额扣除金融资产公允价的净额分配,但实际上,我们就是用换出资产公允价先算换入资产成本是不是?(所以是换出资产公允价+支付补价或者-收到补价)再扣除净额?那如有增值税的问题,实际上这个净额的算法是不是应该是换出资产公允价+支付补价或者-收到补价+销项税-进项税-金融资产公允价?再分摊?2.下半部分,我也有同样的疑惑,教材是怎么写的呢?由换入资产推导换出资产,这个换入资产公允价总额要先加上相关税费,再分摊么?如果有补价,有增值税,又是怎么考虑的?
勤奋的同学你好,
第一个问题,是要先确认金融资产的公允价,然后再扣除该金融资产公允价之外后的净额在分摊。
一般情况下对于涉及到增值税的问题,都是会通过补价的形式给支付掉,因此在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仍然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金融资产的公允价,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二个问题,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更可靠,以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和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即可。涉及到增值税的问题,仍然会通过补价的形式支付,因此不影响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同学你好:讲义上是为了写的更加的全面,同学有这样的疑问同学应该是没有做过计算题或者写过分录,如果写写相关的分录,同学即可明确他们的含义(不是仅仅看文字的描述,同时要看补价的金额,这个补价到底补的是什么的,是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还是增值税的差额)。
不过同学的理解页没什么问题,老师建议同学多多写写分录哦。
认真的同学你好,你最原始的题:实际上,我们就是用换出资产公允价先算换入资产成本,这句话理解正确;涉及增值税的就是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增值税-进项税+支付补价或-收到的补价+相关税费。这个补价既包括增值税的税差,也包括公允价。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例子里,没有用含有补价和增值税的公式,原因就是通常来说,交换时,双方会锚定一个价格,通常是考虑了双方增值税的情况,然后才确定的补价。
而且教材中也表示,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交换通常都是等价交换(且之前教材中有不等价的情况,虽然实际上是税差造成,需要倒挤计算资产处置损益,2020年教材删除了该例题,说明该章节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所以考试中,一般选择题中出现,往往通过公式计算的结果,会发现和题目给出的该资产公允价值是相同的,所以考试时的技巧就是先选公允价值,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回头验算。
以上面举的例子为例,如果我们考虑用补价和增值税的公式计算,换出资产的损益=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增值税进项+收到补价-增值税销项-换出资产账面价值=250+22.5+9.5-32-50-110=90。结果是相同的,就是因为补价实际上是双方商定并考虑了税差后的结果。
[/quote]好的。
首先说明,通常都是以换出资产为基础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若换出资产没有公允价值或者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时,才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换出资产形成的损益。表格当中,其实是属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的情况,因为涉及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比例分摊。
举个例子,A公司以一个无形资产,一个设备,换入一个房屋。无形资产公允价值100,设备公允价值200(账面价值分别为50,110),房屋公允价值为250,A公司换入后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另收到对方补价9.5万。房屋公允价值更可靠,因此A公司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250(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0*9%=22.5(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9.5 (收到补价)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0*6%+200*13%=32 (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计算的销项税额)
无形资产50(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清理110(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 250-160=90
资产处置损益,其实是由两项换出资产损益组成,可以看到,该交换中,双方商定的公允价值基础,其实是以换入资产250为基础,(也就是双方都觉得,房屋的公允价值更可靠),因此A公司是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250,分摊到换出资产上,然后计算资产处置损益。
分开来看,固定资产产生的损益是 250x200/300 - 110, 无形资产产生的损益是 250x100/300 - 50。也就是图片中那句话的含义。两者合计就是换入资产公允价值250减去换出资产账面价值160,计入当期损益。
是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是按照250*100/300分摊计算换出资产的处置价值,然后减去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计算资产处置损益的。
上面回答中,最后一段“分开来看,固定资产产生的损益是 250x200/300 - 110...”前半部分就是分摊的固定资产的价值,然后减去110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部分的资产处置损益。
请问老师,这个等式中间那为什么要加相关税费呢?那两头换入资产...
承租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有承租人担保余值,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
老师这道题为什么3月31的入账价值没有减累计折旧62.5?答...
第五题中,工程物资为含税价格,那入账价值不应该是含税价减去应...
进项税额影响入账价值吗...
X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领用的生产用原材料账面成本和安装费不需要计...
发行价格300000万元,费用4000万元,为什么不可以直接...
这道题问的是商标入账价值?为什么答案是选分期的进额?...
老师我是这样算的,入账价300万一残值60万,除使用年限10...
老师,这个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包括300吗...
明细分类账也称明细账,是按明细分类账户(子目或细目)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明细分类账能分类详细地反映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和收人、利润的各种资料,也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一定的资料,是对总分类账进行的补充反映。
江财审计专硕复试考点之简述函证应收账款的概念!如果你要考江财的审计硕士的话,一般会遇到简答题,比如2017年的复试笔试就遇到该题,其中一题叫做“之简述函证应收账款的概念”,如果你还不知道答案,就来看高顿考研的整理,希望能帮助您!
在一般情况下,出租人应采用直线法或者采用其他更加合理的方法将收到的租金在租赁期内确认为收益。出租人要定期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按照类似应计提折旧资产采用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如果存在或有租金,则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教师回复: 亲爱的同学,上午好~如果上年为负数,取绝对值,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的绝对值。比如2018年收入为-100,2019年收入为100,即2019年收入增长率=(100+100)/100=200%如有疑问,我们继续沟通~
教师回复: 同学,你好!这个要看盘亏还是盘盈哦,如果盘盈,说明资产增加了,借方的就是资产,贷方当然就是待处理财产损益了。反之如果盘亏了,说明资产少了,资产在贷方。借方当然就是待处理财产损益了。祝学习愉快!
教师回复: 可爱的同学,你好税后经营净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因为净利润是已经扣除了税后利息费用的,税后经营净利润是不考虑利息费用用的,所以将净利润加回税后利息费用才是税后经营净利润。可以参考教材P57表2-11理解。希望老师的解答能帮助你理解!务必注意防护,少出门、多学习哦~我们共克时艰,加油!!!祝同学和家人们都能健健康康!
教师回复: 勤奋的同学,你好~合同履约成本是资产类科目,类似库存商品,会发生减值,并且减值可以转回。合同履约成本简单理解为履行合同约定发生的成本,这部分之所以资本化而没有费用化,就是因为满足了资本化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应当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①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②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③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这三点和资产的定义趋同,发生的直接相关成本增加了企业资源,并且付出的成本能够收回。合同取得成本: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但是资产的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果不能取得合同,但一样会发生的成本,那就不是合同取得成本了,比如差旅费或尽职调查支出。所以增量成本与合同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销售佣金,销售佣金完全跟合同的金额挂钩,则为合同取得成本。另外容易混淆的例子是给销售经理的年度奖金,看似跟合同相关,但是年终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即使没有合同,也可能会有年度奖金。希望老师的解答能帮助你理解!务必注意防护,少出门、多学习哦~我们共克时艰,加油!!!祝同学和家人们健健康康!
教师回复: 亲爱的同学,你好:建筑企业外购建筑材料并提供施工业务的包工包料合同是一种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的一项销售行为,是混合销售行为。如果建筑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上没有建筑材料销售资质,只有建筑服务资质的情况下,则建筑企业将外购材料和劳务的发票开具和税务处理如下:一般而言,建筑企业将外购的材料和建筑劳务一起按9%税率计征增值税,向发包方开具9%的增值税发票。如果建筑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上既有销售资质又有建筑服务资质的情况下,则建筑企业将外购的材料和劳务的税务处理和发票开具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其一、如果材料销售额在一年的销售材料和销售劳务收入总额中超过50%,则建筑企业外购材料和劳务一起按照17%税率计征增值税,向发包方开具13%的增值税发票。 其二,如果材料销售额在一年的销售材料和销售劳务收入总额中低于50%,则建筑企业外购材料和劳务一起按照9%税率计征增值税,向发包方开具9%的增值税发票。祝你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