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中国AFP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AFP金融AFP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营运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年里,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AFP保险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AFP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到6 494亿元。
尽管如此,同西方发达国家的AFP保险业相比,中国AFP保险公司无论是资金实力和创新能力,人员素质和AFP理财投资水平,都存在相当明显的差距。1998年底,中国的AFP保险深度为1.57%,居世界第55位;AFP保险密度为12美元,居世界第60位。就AFP保险公司而言,中国保费收入*6的是中国人寿AFP保险公司,1998年其保费收入为人民币530亿元,最少的公司年保费收入不到1亿元。这反映出中国AFP保险业整体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中国AFP保险业实行的仍是粗放型经营方式
集中表现为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单纯追求保费高速增长、市场份额扩大为中心。整个公司经营业务活动表现出3个特点:
(1)展业方式的粗放型。为完成保费指标任务各公司大搞人海战术,招聘大量的业务员,进行短期的培训后便匆匆上岗。
(2)保单设计的粗放型。与成熟的AFP保险市场的经营方式相比,中国在险种的实用性、保单条款语言的准确性、AFP保险公司的灵活性等方面均相差很远。
(3)公司内部管理的粗放型。种种事实表明,这种粗故型经营方式已经给中国AFP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隐患。
(二)AFP保险机构数量过少,缺乏足够的市场主体
真正在全国县级以上地区都设有AFP保险分支机构的只有中保公司一家。在大多数的中小城市,中保公司都是一枝独秀,没有竞争对手。相对于巨大的中国市场而言,AFP保险机构的缺乏,导致竞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市场垄断成分过高。如1998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太保、平保4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7%以上,特别是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十分突出。
中国人民AFP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全国产险保费收入的80. 38%,中国人寿AFP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国寿险保费总收入的77. 63%。中国现有AFP保险公司运作时间不长,自我约束能力弱,在以保费为考核指标,以市场份额为经营目标的现阶段,某些AFP保险公司往往采取提高手续费标准,恶性降低费率以及高比例返还等原始、低级的方式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