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指标及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比例相对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比例相对指标同结构相对指标有密切的联系。比例相对指标所反映的比例关系,是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比例。这种指标的作用同结构相对指标相网,只是对比的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性别进行的长期观察,我们认识到正常出生的婴儿男女比例为105:100。这个数字所反映的就是人口中性别的有机结构比例。如果用结构相对指标的数值来表示,那就是,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1.2%,女性占48.8%。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研究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标和结构相对指标往往结合使用。

  比例相对指标的数值通常用百分比或几比几的形式来表现。如果以几比几的形式表示,为了醒目,要求比数以较简单的整数表示。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婴1747人,女婴1663人,则:

  新生婴儿性比例=男婴儿数:女婴儿数= 1747: 1663= 1.05:1

  在统计分析中,有时要求用I:M:N连比形式反映总体中若干个组之间的数量联系,如积累基金分配中的农、轻、重比例,生产成本中的料、工、费比例等等,都要按上面的方法计算其整数近似值。

  (四)强度相对指标

  社会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不仅出现在某一总体的组成部分之间,还出现在有联系的不同事物之间。分析不同事物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就需要计算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相互对比,用来表明现象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如铁路(公路)密度等。

  (五)比较相对指标

  同一类事物由于所处的空间条件小同,发展状况也不相同,要r解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就需要就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同类事物加以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就两个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它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计算公式为:

  某条件下某类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数=

  一另一条件卜同类指标数值

  [例3.9]某年A地区钢产量为2046万吨,B地区为10738万吨,C地区为11632万吨,则B地区钢产量为A地区的5.25倍,C地区为A地区的5.69倍。,

  比较相对指标町以是绝对数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对比.

  (六)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足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程度,统计中又称之为发展速度。用来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叫做基期,与基期相对比的时期,即所需研究的时期称为报告期,其对比结果用百分数或倍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期数值

  动态相对指标=蒿警蠢豢藿努蓑值

  动态相对指标在统计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本书在下一章将专门如以论述。

  三、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指标是将互相联系的现象进行对比来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因此,对比现象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以及指标的计量单位等是否可比,对计算相对指标至关重要。如果将不可比的现象加以比较就会歪曲事实的真相,导致认识上的错误。

  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要对比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差别程度,只用总量指标不易看清现象之间的差别程度,只用相对指标也看不出这种差别的实际意义,而且,有时一个很大的相对指标背后的基数很小,相反,一个很小的相对指标所对应的指标却有可能很大。所以,只有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

  3.要注意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在一个总体巾,每种相对指标只反映总体的一个侧面的情况,如果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将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