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平均指标意义与作用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

  平均指标是表明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统计总体中每个单位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有差异的,这时,要研究统计总体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不能用所有的带有差别的数量标志值来表示,而只能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量标志值把总体标志的一般水平反映出来。例如,要反映某银行职工工资的水平特征,既不能用工资总额来表示,也不能以某一个职工的工资直接表示,而应以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表示。这个平均工资就是统计中的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具右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l『,所表现的数值既不同于各单位的具体水平,但又反映了这些单位的·般水平;其二是能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这是因为大多数社会现象总体中,从变量数列的分配情况看,标志值接近平均数的多,而远离平均数的少,即与平均数离差小的次数多,与平均数离差大的次数少,形成的正离差和负离差大体相等。整个变量数列和次数分布以平均数为中心而左右波动,所以平均数不仅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而且是总体分布的重要的特征值: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1.平均指标可用于同一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比,用以反映各地区、各单位工作的成绩和质量,以便找差距,挖潜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2.平均指标可用于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对比,来反映现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性。

  3.平均指标可作为制定管理定额的参考和编制计划的依据,国民经济的许多指标都是以平均指标来规定的,如产品单耗、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等。因此,在检查计划的执行时,也须计算相应的平均指标来进行比较分析。

  4.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进行数量上的估计推算。

  平均指标依照其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标志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两类。前者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它们都是根据分布数列中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取得的;后者包括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数列中某些单位标志值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的。各种平均数都是用于反映某变量的一般水平,但各自的计算方法不同,因此,应用场合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