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为什么要做居住规划
买房子是人生大事,购房前首付款的筹备与购房后贷款偿还的负担,对 家庭现金流量、生活水准的影响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购房若不事先规划, 就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陷入低首付款的陷阱,买自己负担不起的房子
或许你手上的一笔钱刚好够缴首付款,但每月应缴的贷款若超过收人的一半,则将降低以 后的生活水准,或者薪婚族缴完贷款后每月只有两三千元可以用,需延后原来的育儿计划,这 些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没有考虑未来的收入与支出的变化,购房梦功败垂成
曾有证券公司业务员在股市大好时购置豪宅,但当股市反转归于平淡时,因缴不起房贷本 息,其房屋被法院拍卖的例子。也有因生下双胞胎费用较预期增加,或突患痼疾医疗支出大增 而缴不起房贷的案例。因此,在衡量房贷负担能力时不要卡得太紧,每年总会有些意料之外的 费用会影响你的房贷支付能力。对于工作收人会随业务量大幅变化的人来说,更不可过于乐 观,以较保守的收人来衡量贷款负担能力才是稳健置产之道。对于以利息收人维生的退休族, 要衡量利率可能的变化,以便在购房与退休目标的资源配置上作调整。在没有通勤的需求下, 准备养老的住宅可以选择郊区乡间房价较便宜区域,避免好不容易买到的房子却无法安养终生 的遗憾。
三、没有房涯规划的观念,难以拟订合理的行动计划
购房要配合负担能力,且在一生中随生涯阶段的改变而换房,我们称之为做“房涯规划”。 成家前或新婚族的首次购房,以一居至二居小面积住房为主,使用3—5年。当小孩需要独立 房间时,可考虑换购二居至三居住房,同时注重周边小学、中学的质量与小区配套设施,至少 住10年以上^到中年时,如果能力足够,可考虑以居住品质与休闲功能为主,进行二次换房,
以三居至四居住房为主,让已上中学、大学的孩子有较好的居住环 境与较大的独立空间,或把届时已年迈的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尽 孝养之道。到退休后,子女已独立居住,可换购较小面积但兼顾医 疗、休闲、景观的银发族住宅,变现部分资金供退休后的生活需 求。如果好高骛远,一次性购买大房子居住,一是负担不起,二是 依当时家庭状况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需要。
四、若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购房规划,很难强迫自己储蓄
人生的三大资金需求规划中,购房规划所牵涉的金额虽然不一定是*5,但通常购房计划 的时间最短,以5年以内居多,不像子女教育金规划可长达10年,退休计划可筹备20年以 上,因此,在短期内,为购房需求而储蓄的压力最重。根据购房规划,确定前几年要准备首付 款,购房后还有还贷款的储蓄目标,以强迫自己储蓄,来达到拥有住宅的梦想,这样钱不会 随便被花掉。
五、若不事先规划购房现金流,无法选择a1的贷款配合
越早开始每月提拨住房公积金或自己额外储蓄作购房基金投资的人,在购房之时可有较多 的首付款,相对地减轻未来的贷款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