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除了传统上的三大货币工具以外,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往往还使用一些选择性的政策工 具。比如:直接利率控制、直接信用控制(信用配额管理、直接干预、利率*6限额、流动性 比率)、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消费者信用控制(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和贷款 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抵押贷款管理)、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对证券交易保证金的限 额)、优惠利率政策(包括对重点发展的部门、行业、产品之贷款给予低利率,相关票据的贴 现施行较低的再贴现率)等等。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 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 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 的巳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 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 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 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 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 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