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
促使货币供给量上升或利率下降政策,称做扩张性货币政策(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又称积极的货币政策(proactive monetary policy)。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在总需求不足时 采用,由于货币供给量上升、利率下降,将导致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上升,最终带来真 实产出的上升和失业率下降。
促使货币供给量下降或利率上升的政策,称做紧缩性货币政策(tight monetary policy),通 常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经济过热的形势下使用,效果表现为总需求水平下降,从而抑制经济 过热。
中央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3种,分别是: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要求,以 及贴现贷款和贴现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买进或卖出国库券或央行票据来调整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影响 利率水平和结构的操作。如认为总需求过大和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它可以在市场 上出售国库券回笼货币。如认为金融市场资金短缺,经济总需求不足,因而需要扩大货币供给 量时,它就买进国库券以增加基础货币。公开市场操作的突出优点是中央银行便于掌握主动 权;规模和操作比较灵活;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的货币供给微调;具有可逆转性,操作迅 速。而局限性就是技术性强,告示效应不确定,必须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 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 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于1994年3月启动,人 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于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 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 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 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 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 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 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 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 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 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
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 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人债券,一次性地 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 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 投放基础货币。
(2)法定准备金要求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 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 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 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 币供应量。这种政策手段能够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结构调 整。其主要政策内容包括:法定准备金率的确定,对作为法定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法定 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和缴存基期的确定)以及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但需 要注意的是,法定准备金率不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的威力太大,不宜作为日常操作工 具,而且容易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管理和准备金的可测性、稳定性。
(3)贴现贷款和贴现率
中央银行通过“贴现窗口” (dis⑶unt window)向商业银行提供借贷资金,称为借款储备 (reserve borrowing)或贴现贷款,其利率为贴现率(discount rate)。商业银行资金短缺时,向中 央银行借款。当贴现贷款增加时,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在中央银行的储备规模增加了,它在为银 行提供应对临时性资金短缺的同时,也具有增加货币供给量作用。反之,贴现贷款减少意味着 借款储备的下降。
中央银行还可以提升或者降低贴现率来表达政策意向。贴现率作为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向 中央银行借款成本,也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对整个市场利率具有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