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以后形成的。
(四)金融指标
1.总量指标
包括: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
(1)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
根据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流通中现金(M 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②狭义货币供应量(M 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③广义货币供应量(M 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M 2与M1的差额,通常称为准货币。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的总和。
(3)金融资产总量
金融资产总量是指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和。
2.利率
基本概念: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分析的意义: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利率的分类: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其中,再贴现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基准利率。
(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购买票据的业务称贴现。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
再贴现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起直接作用。
(2)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同业拆借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与拆出利率。同业拆借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3)回购利率
回购是交易双方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进行的以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是指资金融人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人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某一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该约定的利率即回购利率。

报考指南: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高顿题库:2014证券资格考试免费题库
考前冲刺: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索取证券考试通关宝典
高清网课: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