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证券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复杂,商品经济日益社会化。日益扩大的生产需要,大大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各类信用形式的发展,又引起越来越多的信用工具的出现。信用工具的转让、流通和买卖,就成为证券市场存在和运用的必要条件。160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9个股票交易所。1817年参与华尔街证券交易的经纪人通过一项正式章程并定名为“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证券市场以其独特的形式迅速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同时也使自身获得巨大发展。在这一时期,有价证券的结构也起了变化,占主要地位的已不是政府公债,而是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欧美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国的经济增长,大大地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复苏和发展。7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证券的交易也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渐形成了融资方式证券化、投资主体法人化、证券交易多样化、证券市场自由化、证券市场国际化和证券市场计算机化的全新特征。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以及金融证券化、证券交易多样化和证券市场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将有较大发展。
(2)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和发展史简述
在我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政府洋务派兴办了一些企业。随着这些企业股份制的出现,中国企业的股票应运而生,随之而至的便是证券市场的产生。我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创立于清朝光绪末年上海外商组织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在这两个交易所买卖的证券,主要有外国企业股票、公司债券、南洋一带的橡胶股票、中国政府的金币公债以及外国设在上海的行政机构发行的债券等,实际交易偏重于洋商的股票和橡胶股票两种。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交易所在辛亥革命前还不多见。1912年以后,证券交易规模逐渐扩大。1919年,北京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这是全国*9家专营证券业务的交易所;上海成立“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向正规化发展。解放之后,因为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取消了证券市场。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逐步成长起来。1981年恢复国库券发行,1984年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少数企业开始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证券发行市场重新启动。1988年国债流通市场的建立和80年代中后期股票柜台交易的起步,标志着证券流通市场开始形成。1990年底和1991年初,经国务院同意,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除发行A股外,1991年开始发行B股,1993年出现了H股和N股等境外上市外资股。1996年以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不断加快。
(3)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A.金融证券化。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证券的比例越来越大,比重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居民储蓄结构也出现了证券化倾向。出于保值和增加收益的需要,人们将储蓄从银行存款转向证券投资。
B.证券交易多样化。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各类有价证券的发行种类和数量以及范围不断扩大,交易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主要表现在:
a.证券商品化。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在某些方面的职能不断更新,种类不断出现。
b.证券交易方式不断增加。除了普通交易方式,还出现了期权交易、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
c.证券发行日益大众化。
d.证券投资者多样化。即认购证券的不仅有个人,而且法人投资者日益增多。
e.证券投资者法人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证券投资者有所变化,不仅社会公众个人认购证券,更重要的是,法人进行证券投资的比重日益上升。认购证券的法人,从过去主要是金融机构,扩大到各个行业,很多企业都设立了证券部或投资部。
C.证券市场国际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国际化,也引导着资本投资国际化。证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
a. 世界各主要的证券交易所都已成为国际性证券交易所,它们不仅在本国大量上市外国公司的证券,而且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性的股票委托交易。
b.股份公司越来越多地到国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全球500强中,多数公司都在国外的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股票。
c.进行证券投资的个人或法人,不仅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认购外国证券,而且委托本国证券公司在国外证券市场进行买卖证券活动。
D.证券市场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纵深发展,证券网上交易蓬勃兴起,证券市场自由化趋势越发明显。
E.证券投资交互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业与工商业、国内证券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的相互融合,导致了证券投资的相互扩散和渗透。
F.证券市场计算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电子计算机从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开始应用于证券市场,现在世界上的各主要证券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4)中国证券业在加入WTO后五年过渡期对外所作的承诺
中国人世意味着证券业的开放承诺不仅受一系列双边贸易协议的制约,也受构成WTO基本法律框架的制约,后者大致包括朋艮务贸易总协议》、《GATS的金融服务附录》、 《有关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协议》以及《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等规则的管辖和约束。这些承诺大体集中在以下方面:
A.《服务贸易总协议》对证券市场的开放要求:
a.缔约国的证券市场对所有其它缔约国开放,除非在义务清单中明确规定,否则不得做出任何限制。
b.缔约国给予外国证券投资活动及证券投资者国民待遇。
c.除紧急情况外,缔约国必须将其与证券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及所有其它决定、规定以及习惯做法,最迟在关贸协议生效以前予以公布,尽量使市场环境变得可以预见。
B.WTO的新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中针对金融服务业的约定,实际上把所有的缔约中的金融投资市场连成一体,证券市场的准人将明显加快。
C.中美、中欧等双边人世协议对证券市场也有一系列具体的开放要求:
a.中国人世3年后,外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可与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合资成立外资股份不超过33%的证券经营机构,从事A股、B股和H股以及政府债券的承销服务。
b.外资证券经营机构还可与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合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承诺在中国人世3年之后外资股份的上限可提高到49%。
c.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中国许诺在加入5年后将逐步放松对资本的管制。
报考指南:2013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索取证券考试通关宝典
高清网课: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