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复习备考2014年统计师考试时,总会出现一些手足无措或者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9次参加2014年统计师考试的考生来说,有可能会对2014年统计师考试报名条件、考试科目以及纲等考试信息感到迷茫。下面高顿网校小编为大家带来知识点讲解,要认真复习哦!
 
  统计指标的体系设计
  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而一个总体往往具有多种数量表现和数量特征.因此,必须借助统计指标体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揭示现象总体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由于统计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体系的设计也会有所变化,不同指标体系突出的重点会有所区别,具体内容更是各具差异,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都要遵循统计指标设计的目的性、科学性、度量性和可比性原则。为了比较具体地阐述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现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为例进行介绍。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运行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也为了企业对自身的行为作出校正,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对企业的产销情况、经济效益和外部环境做更多的分析研究。故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这一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面系统与简明扼要相结合,突出重点指标
  在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既要有投人方面的内容,也要有产出方面的成果;既要反映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要反映长远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应保持指标的系统性和指标间的逻辑性,并尽可能减少指标数,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进行筛选,选出其中富有综合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突出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着重于企业的现实状况,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现阶段达到的水平、规模和发展程度。动态分析则是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静态分析的结果为动态分析提供基础,动态分析的成果可以指导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突出定量分析
  一个产品的上马,一种营销方式的诞生,一个重大决策的形成等,都是大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而成的结果。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微观性的特点,因而定量分析显得特别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多需要量化而且可以量化,这种量化是内部分析和外部判断的重要依据。
 
  (四)、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突出微观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构成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不仅要看到本企业,还要看到同行业、相关行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不仅要观察国内市场,还要观察国际市场;不仅要分析生产、流通,还要分析科技进步;不仅要研究经济因素,还要研究非经济因素。当然,在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过程中要突出为微观服务,围绕微观看宏观,以便分析企业的利弊得失。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本企业的内部状况以外,还有许多与本业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外部因素,这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为此,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时,应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其基本框架见图1-1。
  统计指标体系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一个重要工具,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以便有重点地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在现实的统计工作中,国家统计部门和各地统计部门都设计了一些标准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其中相当一部分作为制度下发执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可以直接运用或借鉴这些统计指标体系。
 
  高顿网校小编赠言: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扫一扫微信,关注*7统计师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