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复习备考2014年统计师考试时,总会出现一些手足无措或者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9次参加2014年统计师考试的考生来说,有可能会对2014年统计师考试报名条件、考试科目以及纲等考试信息感到迷茫。下面高顿网校小编为大家带来知识点讲解,要认真复习哦!
 
  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定性规范、定量方法和指标数值三大要素组成。定性规范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含义,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指标数值是在具体时间和空间上所获得的实测值。设计统计指标,就是将其定性规范、定量方法和资料来源操作化。
 
  (一)、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
  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要以相应学科的理论为依据。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资、利润、劳动生产率等统计指标的概念,就离不开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但是,某些学科的概念是通过科学抽象得出来的理论概念,而统计指标是反映客观现实数量特征的概念,它不可能完全照搬理论,而应当在统计实践中对其加以“改造”,即在设计和构建统计指标时,凡借用有关学科的理论概念,都必须结合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的特点,准确界定指标的内涵,使之成为可以计量的数量概念。统计指标的内涵确定以后,还需要明确其外延,应统计哪些内容,不应统计哪些内容,即确定指标口径。
 
  (二)、确定统计指标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
  统计指标数值的大小受一定的空间范围影响,空间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地区范围和系统范围等,如职工人数统计指标有全国职工人数、某省职工人数、某部门职工人数之分,如果空间范围发生变化,就要规定具体的处理方法。统计指标的时间标准有两种,即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要规定时间长度(如月、季、半年、一年)和具体的起止日期;时点指标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如*9次至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就规定为当年7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规定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
 
  (三)、确定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有无名数指标和有名数指标。无名数指标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大多数用百分数、系数、倍数等形式表示,多用于质量指标。有名数指标包括实物量、价值量、劳动量等,多用于数量指标。实物量指标要规定用自然实物计量单位或标准实物计量单位,并且还要规定自然实物量折合为标准实物量的方法。复合计量单位适用于表现强度一类的相对指标的数值,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医疗床位保证程度用“人/张”计量等。统计指标计量单位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容特征。
  有些统计指标通过登记、点数、测量和简单的加总即可求得指标数值,如职工人数、播种面积、牲畜存栏数、在校大学生人数等。这类指标在确定了总体范围和指标口径之后,一般不需要再规定具体计算方法。有些统计指标的计算则比较复杂,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等,这类指标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依据来确定其计算方法。理论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形式,而统计指标是认识、管理的工具,它既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满足人们认识和管理的需要。因此,这类指标的计算方法必须结合统计实践加以具体化,使之能够度量。
 
  高顿网校小编赠言: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扫一扫微信,关注*7统计师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