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复习备考2014年统计师考试时,总会出现一些手足无措或者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9次参加2014年统计师考试的考生来说,有可能会对2014年统计师考试报名条件、考试科目以及大纲等考试信息感到迷茫。下面高顿网校小编为大家带来知识点讲解,要认真复习哦!小伙伴们现在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行动起来吧!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这些组成部分称为这一统计总体的“组”。
  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即把统计总体划分为一定意义上的性质相异的若干个组;对个体而言是“合” 即把一定意义上的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成一组。其分组原则是,保证组间各单位具有差异性,组内各单位具有同质性。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征所决定的,总体的变异性是统计分组的客观依据。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主要方法,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在于区分现象的质。经济现象千差万别,性质各异,任何一批数据都存在着差异,在进行统计分组之前,这种差异处于无序状态,显现不出来,通过统计分组,反映出了统计总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分组实际上就是按差异的大小进行分类,差异小的归人一组,差异大的归人不同的组。因此,统计分组的结果使组内的差异缩小,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扩大。所以说,统计分组的过程就是区别事物性质的过程。要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必须按某种标志把它们划分为性质不同的部分。 例如,国民经济按行业分组,可以划分为20个行业门类:
  (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通过分类,可以反映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其水平与结构提供了便利。
 
  (二)、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
  统计往往对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计算总体内各组成部分占全体的比重,以说明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的分布状况,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和结构变化,从而揭示现象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社会经济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现象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制约关系,一种现象的变化常是另一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或结果。通过统计分组,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施肥量与农作物产量之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成本之间、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这些方面的依存关系,都可以利用分组法说明影响因素对结果因素的作用程度。表3-4列示的即为某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