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即流动资金周转所用时间的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了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表现方法及相关公式。
  一、表现方式
  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表现方式:
  (1)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完成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亦称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单位各种流动资产的价值的平均占用量,有定额流动资金余额相全部流动资金余额。就是期初的流动资金+期末的流动资金/2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占用流动资金的平均余额越少,而完成的周转总额越多,表示流动资金的周转越快,周转次数越多,也就意味着以较少的流动资金完成了较多的生产任务。流动资金周转率除了用周转次数表示外,也往往用周转一次需要的天数来表示。因为在计划和核算工作中,通常总是以年度或季度为计划期或报告期的,而年、季的时间长度总是固定的。
  (2)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周转额
  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可按定额流动资产计算,也可按全部流动资产计算。前者计算结果是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后者计算结果是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又在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时,可用计划数字,也可用实际数字。根据计划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计划周转率;根据实际数字计算的,叫做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由于全部流动资金没有计划定额,在计算计划周转率时,只有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没有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率。在编制计划计算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时的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即为流动资金定额数。在计算定额或全部流动资金实际周转率时,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年度(季度)内各月定额或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平均数。各月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为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的平均数。
  二、相关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