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用合并方式操纵利润的手法主要有:低估所收购的资产、高估所收购的负债以及滥用有关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这样,就搞大了合并商誉的数额,由于目前会计准则对商誉不要求摊销处理,而是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所谓的商誉减值测试,还不是围绕着“利润”两个字,想怎么测就怎么测,也就是具有很大的弹性。
  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案例甲企业以公允价值14000万元、账面价值10000万元的无形资产为对价,对乙企业进行吸收合并,甲、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甲企业购买过程中支付审计费、评估费等直接相关费用300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购买日乙企业持有的资产情况如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长期借款账面价值为3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7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00万元。
  甲企业合并成本=14000万元,按照原来《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企业合并成本为14300万元(14000+300),将300万元的相关费用资本化实在是没有道理,因为资本化成商誉后,并不摊销,全成了资产。后来财政部又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按照这个规定,将直接相关费用3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合并成本。这样修改虽然有点晚,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1000万元,因此,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4000-11000=3000(万元),无形资产转让收益=14000-10000=4000(万元)。因此,甲企业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8000
  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6000
  商誉 3000
  管理费用 300
  贷:长期借款(公允价值) 3000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10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4000
  银行存款 300
  如果上例中,低估固定资产2000万元,高估负债,比如预计负债500万元,这样,商誉就高达5500万元,低估的资产不但以后少计提了折旧,而且如果出售的话,马上就可以改善报表,高估的负债也是同样道理。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但至少应在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减值测试太主观了,太依赖所谓的职业判断了,因此,对于高估的商誉就可以挂账或滞后减值处理。比如今天的利润不太好,为了保利润就可能让商誉趴在账上,滞后进行减值处理;如果利润很好,就按照利润目标进行商誉减值;如果亏损很严重,就将商誉全部或大部分作减值处理,即“洗一次大澡”,一次亏个够,巨额冲销账上的商誉,以便为未来盈利铺平道路。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