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日照实务税务技巧相关内容企业应对税收风险的基本策略(一)总结如下:
  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避免、保留、减少、转移和利用税收风险。
  在评估是否合乎需要或不合乎需要的基础上,企业首先决定是接受还是排除某种税收风险。合乎需要的税收风险是在今后企业经营模式正常运作中所固有的税收风险。如果某种税收风险是不合乎需要的,如无法对承担的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企业没有能力控制类似风险,那么,就应排除和回避此类税收风险。
  如果企业接受了某种税收风险,则会有几种可行的选择。
  避免税收风险
  通过推出一个市场或地域,或者抛售、放弃一个产品类别或业务来避免税收风险。
  禁止不可接受的高税收风险活动、交易、财务损失及资产损失,如通过适当控制的方式或按企业标准来执行。
  通过重新定义目标、重新设置策略并配置资源,以停止特定的活动。
  筛选资本项目,以避免低回报、脱离策略及不可接受的高税收风险活动。
  通过设计及实施内部防护措施来消除税收风险。
  保留税收风险
  接受目前的税收风险水平并不能再加大。
  通过增加额外费用,在市场与法制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弥补税收风险承担者的损失,并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定价产品或服务。
  通过下列手段实现税收风险自保:
  ——及时进行税收风险评估
  ——对先行税收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
  ——合理纳税规划,在可接受的税收风险水平下维持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设置专职人员作出决策并定期进行税收风险测评与监控,据此作出意外事件的反映计划。
  减少税收风险
  降低风险:合理调整业务操作模式,减少税收风险触发机会。
  控制风险:通过内部税收操作规程控制,将不可预见的意外税收风险事件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利用税收风险
  通过有效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化解税收风险,并产生预期收益。
  通过企业的经营模式将财务、生产、销售及企业组织进行多样化改造。
  通过重组、合并等手段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享受税收规划收益。
  通过游说与公共关系活动影响税务监管部门的决策。
  税收风险管理策略,即:避免税收风险、保留税收风险、减少税收风险、利用税收风险等活动应用于单独风险管理的手段。税收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就是上述各种风险控制政策的单独应用、组合分析与多种策略的结合。税收风险管理策略体现在企业具体的税收风险控制政策与过程中。税收风险控制过程包括全面税收风险控制与特殊税收风险控制。全面税收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制定税收风险控制方向、设置税收风险管理边界、组织税收风险控制活动、选择及发展高素质员工、分配税收风险控制职责并计量业绩等方面。特殊税收风险控制体现在某些特殊商业模式下的特定税收风险的控制。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进行税收风险控制,必须从人员、机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配置、合理安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人员方面,必须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并组成团队。企业加强税收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核心关键就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纳税管理团队。企业涉税业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税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就在于税收政策变化频繁、数量大、层次多,企业涉税业务人员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始终走在税务管理领域的最前沿。提高企业涉税业务人员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强化思想修养与财会法制观念训练
  ——强化业务学习
  从机构方面,必须成立专门的税务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内设置专门的税务工作组或指定专人负责。
  对于不同的企业,哪些部门负责税收风险管理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高管对税收风险的认识程度。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受监事会监督。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税收风险管理部,而税收风险管理部又分为税务部和风险管理部,同时风险管理部可分为监控组和战略组。通过税务部与战略组、监控组的沟通,实现有效控制税收风险的目的。
  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
  总分机构,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集团型企业,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企业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职责:
  ——制订和完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收风险管理建议。
  ——组织实施企业税收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收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承担或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其他税收风险管理职责。
  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税务管理的不相容职责包括:
  ——税务规划的起草与审批。
  ——税务资料的准备与审查。
  ——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
  ——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
  ——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
  ——税收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
  ——其他应分离的税务管理职责。
  从规章制度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纳税业务规范与责任考核制度。
  把税收风险纳入企业整体内控机制的体系内。
  ——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确定税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划分。
  ——确定管理风险点的制度。
  ——管理税收风险点的具体措施(职权分配、业务流程、文档凭证、检查监督、绩效考评)。
  从操作流程方面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税收风险控制流程。
  税收风险的解决方案
  *9步:建立税收政策接受与评估程序。
  通过咨询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订购税法数据库或向财税咨询机构购买税法定制服务,实时获得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7税法信息;通过外聘熟悉企业情况的财税顾问,及时解决税务管理岗位的税收政策理解与应用难题。
  第二步:涉税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设计。
  涉税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纳税评估制度、企业合同管理全过程税务审阅制度、企业纳税管理组织与管理职责制度、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接收与更新制度、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应纳税种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制度、企业纳税风险评估制度、企业税务稽查与检查应对制度、企业税企争议协调与处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制度,建立企业经济管理行为事先纳税评估、企业正确纳税申报、企业纳税风险自查、企业应对税务机关稽查和检查的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步:开展涉税风险的检测与评估。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增值税清算等环节前,自身或借助外部咨询机构的力量,事前进行涉税风险检测和评估;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稽查和专项检查前,自身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涉税风险检测和纳税评估。通过事前的检测和评估,将问题解决在纳税清算、税务稽查或检查之前,避免补税、交纳滞纳金、罚款等纳税风险。
  第四步:设计*3纳税筹划方案。
  在投资、融资、企业合并、分立、改革、改制等重要经济管理决策过程中,对决策方案进行系统的纳税方案设计,并从中选取可行性最强、税后收益*5的方案。针对现存的纳税风险,综合各税种及非税收因素,从企业战略发展高度,设计*3纳税筹划方案。
  第五步:完善税企争议处理与协调办法。
  税企争议的处理与协调需要良好的税企关系,也需要精通税收政策、收集有力证据、积极主动沟通的多方面协调能力。企业与税务之间争议的处理,需要增加政策解读与沟通、外部专家答疑、启动行政复议、争议处理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