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怀化会计实务考试辅导相关内容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运用总结如下:
  一、我国会计准则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结果
  我国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和建设中,“中国将继续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如果相关国际会计准则不与中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没有明显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规定,中国将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冯淑萍:第十六界世界会计师大会中国论坛上的讲话)。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客观上促使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地关注别国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可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同时,WTO的长远目标是消除一切贸易障碍,促进贸易的全球化和自由化。会计是国际贸易通用的特殊语言,会计的国际标准是对这种语言的规范。从长远看,会计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是大势所趋,我国的会计标准迟早要融入国际化的这种特殊商业语言体系中去。
  (二)国际会计准则是会计国际化的最重要体现之一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是为了统一各国的会计语言,以便于不同国别的投资者(报表阅读人)阅读报表,而会计国际化的最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要执行通用的国际会计准则。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或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家会计准则,或是作为制定国际准则的基础,已成为世界广泛接受的会计准则之一。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国家,其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高质量和高标准。新准则制定委员会若能按预期的那样制定出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则有可能被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特别是欧盟已宣布的其成员国上市公司从2005年开始强制实施国际会计准则,标志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成为会计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三)我国较短的会计准则制定周期需要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摹仿范本
  我国从1994年2月发布*9批征求意见稿起,到1997年1月实施*9号具体会计准则,前后历时三年多。其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从发布征求意见稿到最终正式发布准则,前后仅12个月,其余准则从征求意见稿到最终定稿一般只有3到4年时间,如此短的时间加上研究力量的不足,最终制定的准则只能是摹仿。当然在选择摹仿对象时,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绝对的范本。
  (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参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从199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出席了我国首次举办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给与帮助。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取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忠实支持者世界银行的一笔技术援助款,其中334万元作为财政部会计司制定具体准则的经费。世界银行要求所有使用世界银行资金的项目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表,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世界银行顾问一直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咨询。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借鉴。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