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荆门会计实务辅导相关内容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的区别总结如下:
  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都是会计系统的产品,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报表既包括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又包括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对外提供的报表——成本报表。
  财务报表是依据日常账簿资料,按照预先设计的指标体系,运用表格形式对会计主体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等进行综合反映的书面文件。基本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财务报表是长期以来国际流行的会计惯例要求编制的报表。
  财务报告(Financi~report)这一概念,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中提出:“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传递直接或间接地与会计系统所提供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其他手段。”
  由上可知,财务报告的组成为:基本财务报表、补充信息、采用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所披露的信息。
  在上述财务报告组成中,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而补充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以下统称为“其他财务报告”)则是必要的补充。财务报告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形成的,可以说,没有财务报表,就不会有现在的财务报告。但是,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又有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9,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源于日常会计账簿核算资料(会计账簿数据是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等程序形成的),但并不是所有账簿信息都可以进人财务报表。另外,即使是可以进入报表的账簿信息,在进入报告系统时,也还要经过再确认和加工。其他财务报告则没有这一系列的要求。
  第二,表内项目要以文字与数字相结合的方式表述。其他财务报告则可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如分析、预测、评论等。
  第三,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之间存在严格的数量勾稽关系。其一是每一种报表表内各类数据存在勾稽关系;其二是财务报表之间也存在数量勾稽关系。
  第四,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在报表编制阶段是靠会计规范(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在对外公开披露前还必须经过外部独立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Audit)。其他财务报告则只需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专家审阅。
  我国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我国在实务中仍习惯称其为会计报表)、补充资料(报表附注和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对于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
  一、应付税款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本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即按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的所得税率,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科目。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取利润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人和费用计人同一时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按应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计人“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二者之间的差额计人“遵延税款”。
  例如,企业某项设备按照税法规定按10年提取折旧,会计规定按5年提取折旧,该固定资产原价200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的因素)。假设该企业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00万元,第6年起由于该项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已满,不再提取折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应为 24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33%。
  按10年提取折旧,每年应提折旧额=2000/10 =200(万元按5年提取折旧,每年应提折旧领=2000/5=40O(万元由于折旧年限不同,每年影响利润=400—200=200(万元按税前利润计算的所得税额=2000 x 33%=660(万元)     (记入“所得税”账户第1至第5年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额:(2000+200) x 33%=726(万元)   (记入“应交所得税”账户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2000x 33%=660(万元假定税率不变,也未开征新税,因此,第1至第5年有关的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第6至第10年有关的会计处理为 :
  所得税额= 2400 x 33%=792 (万元应交所得税额= (2400-200) x 33%=726 (万元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三、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和债务法企业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处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时,又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方法。
  .递延法。
  在递延法下,“递延税款”账户的金额依据产生时间性差异时的适用税率确定,当税率发生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调整“递延税款”的余额。
  此法的特点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递延税款”的余额并不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或应付税款的债务,因而在开征新税或税率变动的情况下,不需要对“递延税款”余额进行调整。
  具体方法是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
  债务法。
  如:某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按税法规定使用10年,按会计规定使用5年。
  该项固定资产原价10万元(无残值)。假设企业每年实现会计利润总额5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33%,从第三年起改为30%,作每年相关会计分录。 (债务法)*9年:按税法计算的折旧=10万元/10年=10000元按会计规定计算的折旧=10万元/5年=20000元万元*33%=165000元         (50+1)*33%=168300元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第二年:相同第三年:50万元*30%=150000元(50+1)*30%=153000元借:所得税递延税款    2400  (3000—300—3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第四年: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第五年与第四年相同第六年:(50万元—1)*30%=147000元借:所得税贷:递延税款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