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资阳出纳会计实务相关内容珠算文化的13之最 您知多少总结如下:
  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珠算著作,是东汉徐岳著《数术记遗》一书,“珠算”是该书记录下的十四种算法之一。文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余宁旺:《中国珠算大全》,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页)。《数术记遗》便也成为最早的珠算著作类珠算文化代表作。
  最早出现“算盘”的名画,是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在其卷末赵太丞药铺柜台上,有一只十五档的算盘。《清明上河图》也因此而成为*2珠算史研究价值的珠算文化绘画类代表作。
  最早出现算盘图的儿童读物——《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明初期(1371年)刊印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是一本看图识字的儿童读物,四字一句,图文对照,书中刊有一幅算盘图。图上画的是梁上二珠,梁下五珠的十档算盘,这是至今发现最早绘有算盘图的图书。在儿童看图识字的读物中绘有算盘图,这说明算盘在明初是民间通行的算具,而不是陌生的新事物。如果你细看一下算盘图的下面,便会发现书中在画算盘图的同时,又绘有算子,也就是算筹,这便说明算筹在明初社会上还存在,也就是说,当时算盘和算筹同时存在。
  最早的算盘鉴赏专著,中国最早的算盘鉴赏专著是《中华算盘精品鉴赏》大型彩色画册。该书由中国珠算协会编著,于1996年出版发行。该画册收录了我国*9座由国家创办的珠算资料馆“安徽省黄山市程大位纪念馆”等单位馆藏的古今算盘文物精品与珠算史料的写真彩照400余帧,并配有汉英对照的文字说明。
  最著名的两部珠算著作是《算学宝鉴》与《算法统宗》。
  《算学宝鉴》:明代王文素著。全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共四十一卷(自序作四十二卷),分为十二册,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成书。由于无力刻印,故400年来,各种书目中都没有收入。1935年左右,前北京图书馆在旧书店中发现此书的手抄本,才以善本珍藏,至今为海内孤本。此书,在明代诸多珠算书中,水平是比较高的一部。他不但全面继承了前人的算学成就,并有所创新,并对传统的开方法有所改进。
  《算法统宗》,明代程大位著。全书共17卷,万历二十年(1592)刻印。《算法统宗》,这部耗费了程大位20年搜集资料、20年整理写作整整40年时间苦心孤诣编著而成的《算法统宗》,是一部划时代的应用数学书和著名的古典珠算巨著。卷一、卷二的主要内容是先贤格言、算法提纲、数学名词解释、度量衡及田亩制、珠算加减法的歌诀等。卷二至卷十二是各种应用题的计算及解法,并附有图式。卷十三至卷十六为难题汇编。卷十七为杂法。最后的附录“算学源流”列出元丰七年(1084年)以来各种数学书目计51种。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算题、口诀入诗入词,易记易诵易传播。陕西师大魏庚人教授为《算法纂要校释》所撰序言中指出: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从明末到民国约300多年的时间里,各地书商纷纷翻刻,计有100多种版本,其流通量之大是无与伦比的,流传如此广泛和长久,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过程中﹐《算法统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流传极为广泛和长久,对中国在民间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算法统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地区,使中国珠算与珠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最早拍摄的关于珠算的电视连续剧:《算圣》。最早拍摄的关于珠算的电视连续剧,是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算圣》,《算圣》便成为最早的珠算文化电视剧类代表作。该片主题歌《算盘歌》(乔羽作词,姚明作曲),便成为最早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1995年)的珠算文化歌词类代表作。歌词云:“下面的当一,上面的当五,一盘小小算珠,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贪赃枉法?哪家洁白清苦?俺教你心中有个准数。/三下五去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君知否?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
  最隽永的中国珠算史实:周恩来总理与李政道博士夜话算盘。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至9时1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博士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4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这时,周恩来总理向在座的同志说:“要告诉下边,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柜台大算盘:天津的清代柜台大算盘。天津的清代柜台大算盘,是一件值得一提的算盘之王。清朝末年由天津市估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天津市达仁堂药店柜台大算盘,是一只长为306厘米、高为21厘米的,上二下五扁圆七珠的117档红木古算盘,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柜台大算盘,原系天津市达仁堂药店所用,现在已被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
  新中国邮政发行最早的*9套算盘邮票:《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新中国邮政发行的*9套算盘邮票,是发行于1976年6月12日的J8《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一套16枚中的第13枚《牧区小学》,邮票画面为牧区小学珠算课课堂的景象,身穿民族服装的女教师正在讲台上给牧区孩子讲授珠算知识,一只上二下五珠壁挂式教学算盘,非常抢眼地悬挂在黑板前,展示在票幅上。虽然其大小只占邮票画面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但从绘画学角度来审视,它却处在画面焦点位置,女教师的手指指向它,学生们的眼睛注视着它,甚至那教室窗口射入的光线也全部射向它,因此,这枚邮票是一枚名副其实的算盘邮票。
  最有故事性的海外算盘邮票,是日本发行于1987年的《第13回世界会计师会议东京大会纪念》邮票,画面为身着和服的日本女子打算盘的情景。这枚邮票的背后有这么一段珠坛故事:日本珠算史专家铃木久男等人一直持“中国算盘从罗马传入”的论点,经过中国珠算界的不断努力举证,在大量铁证面前,铃木久男教授终于在1981年11月中国珠算协会珠算史研究会*9次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从现在起,我要改变认识。中国是珠算的发祥地,日本珠算是从中国传入的,全世界也是。”6年后,日本发行了这枚中国算盘邮票。
  最富珠算文化底蕴的海外算盘邮票,当属利比里亚发行于1999年的《中国算盘与〈算法统宗〉》邮票,画面以中国珠算宗师、明代安徽黄山人程大位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木刻版中的一页为背景,叠印上中国算盘图案。而《算法统宗》是一部影响巨大的珠算文化代表作。
  *2独特创意的海外算盘邮票,是澳大利亚发行于1972年的《会计师》邮票,这是为纪念第10届国际会计师会议而发行的,画面由中国算盘和电子计算机组成。邮票设计家别出心裁地将算盘的横梁与计算机的线路相互融合,既表达了历史的沿革,又表现了古老与新生的并存。
  发行量*5的算盘邮票,是我国香港特区发行于2002年10月14日的《计算机与算盘》通用邮票,画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计算机的按键,右边为中国算盘。古今共存,并行不悖,显示出浓郁的香港特征。因为这枚邮票是作为通用邮票发行的,面值只有0.2元,这使得它的发行量极大,使用率极高。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