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出纳会计实务相关内容中国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理念变化(二)总结如下:
  际会计准则有所区别的规定,既体现我国的特色,也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理解和尊重。
  3.理念为上,指导实务
  与会计制度对会计处理规定较为具体相比,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准则只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原则性的规定,会计实务中涉及的大量会计记录,需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对新准则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新旧准则制度变化背后的会计理念的变化要有透彻的理解。因此,对新会计准则有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新准则背后隐藏的现代会计理念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对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指导会计实务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新准则的会计理念变化
  从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过程来看,目前施行的新准则与原有的旧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相比,至少存在如下九个方面的会计理念变化。
  (一)规则导向观向原则导向观的变化
  规则是指用条文的形式规范社会生活,什么样的情况就怎样进行处理,条条框框,泾渭分明,对号入座执行即可;原则是指给出一些道理和逻辑,执行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谓规则导向观就是偏向采用规则条文的形式制定会计准则的一种准则制定模式;所谓原则导向观则是偏向采用原则性的条文制定会计准则的一种准则制定模式。
  在规则导向观下,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规范较为具体,哪种业务应该如何处理有着明确具体的规定。但由于准则永远落后于实务,对于准则规范不到或者规定不够明确的例外业务或者新业务,就容易给企业滥用准则提供机会,使之逃避准则条文的约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采用的是以原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原先选择的是规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自2001年安然事件爆发以来,美国资本市场接二连三地惊曝财务丑闻,这一系列事件的爆发,折射出美国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可能存在种种弊端,从而引发美国对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深刻反思。2002年7月30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审计业进行全面整顿。法案尽管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当坚持以原则为导向,但要求美国证监会(SEC)具体研究美国采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体系的可行性。在此背景下,FASB于2002年10月底发布了《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方法的建议》,对准则制定模式由规则导向转变为原则导向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SEC的《对美国财务报告体系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准则的制定方法)既不是原则导向,也不是规则导向,我们应该把它称之为目标导向。”表明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也不再采取规则导向观。
  我国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是采取规则导向观,准则、制度条文对会计实务处理的规定较为具体,虽然有助于会计人员套用准则、制度,但由于准则制度规定可能存在漏洞或者不严谨,也为企业和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逃避准则约束提供了机会。多年来,我国假账泛滥,连国家总理题词都提出“不做假账”,恐怕与之不无关系。因此,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也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以基本原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并以会计准则全面取代了原来的会计制度。
  (二)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变化
  所谓受托责任观,是指会计要能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谓决策有用观,是指会计信息要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我国旧准则制度主要为政府(企业出资者)服务,强调会计要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体现的是受托责任观的理念。新准则强调为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投资者或者潜在投资者)服务,更强调会计信息要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体现的是决策有用观的理念。
  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会计的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注重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重点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强调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更加注重提供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因此,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我国的新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明确提出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并且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表明我国新准则已经改变了过去只强调受托责任观的做法,转向了注重决策有用观。
  (三)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化
  收入费用观强调收入、费用的计量,将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与相关费用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通常是在确定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把利润表视为事实上的*9报表,先确定利润表才能确定资产负债表。由于收入费用观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资产、负债造成的价值变动,仅仅将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与相关费用直接配比来计量、确定企业收益,再加上递延、应计、摊销等会计程序的使用,使收益(利润)的核算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管理当局存在易于操纵利润的可能,这样计量、确定出来的收益不仅仅是企业账面的业绩,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