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阿克苏出纳会计实务相关内容新旧会计准则对比(九)总结如下:
  负债表时,下列事项要求追溯调整,涉及损益的直接计入留存收益,其他项目不应追溯调整。
  (1)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下列情况处理:
  A、属于统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B、除A以外的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应冲销贷方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并以冲销贷方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
  (2)投资性房地产:
  在首次执行日,凡是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应当归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有确凿证据表明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3)固定资产:
  在首次执行日,对于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增加该项资产成本,并确认相应的负债;同时将应补提的折旧调整留存收益。
  首次执行日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期限内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提折旧,不再追溯调整。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以尚未支付的款项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首次执行日后,企业应当以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剩余付款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4)生物资产
  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之前发生的生物资产有关业务不应追溯调整,对符合公益性生物作出定义和确认条件的生物作出应当在首次执行日重新分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
  (5)无形资产
  A首次执行日处于开发阶段的内部开发项目,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费用化的开发支出,不再追溯调整;以后发生的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
  B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首次执行日应当进行重分类,将归属于土地使用权的部分从原资产账面价值中分离,作为土地使用权的认定成本。
  C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应当以首次执行日的摊余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剩余使用寿命内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以现行账面价值为基础,在首次执行日后应当停止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D首次执行日之前购买的无形资产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期限内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提的摊销额,不再追溯调整。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以尚未支付的款项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首次执行日后,企业应当以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剩余付款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采用未来适用法。
  (7)资产减值
  A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确认的商誉,根据新准则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留存收益。除该资产外,其他资产均不作追溯调整。
  B对以前期间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在首次执行日及其之后也不得转回,除非发生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
  (8)职工薪酬
  A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B在首次执行日后的*9个会计期间,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9)企业年金:在首次执行日,对于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中所形成的投资,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10)股份支付:对于在可行权日在首次执行日或之后的股份支付,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规定,按照权益工具、其他方服务或承担的以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应计入首次执行日以前等待期的成本费用金额调整留存收益,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或负债。首次执行日之前可行权的股份支付,不应追溯调整。
  (11)债务重组
  采用未来适用法。
  (12)或有事项:
  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将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确认为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13)借款费用
  采用未来适用法。
  (14)所得税:
  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分别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或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情况,确定其自原制度转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应进行的处理。
  A对于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在首次执行日,首先调整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比较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于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关影响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B对于原采用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在首次执行日,首先调整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比较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于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冲减资产负债表中愿已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及递延税款借项,上述调整的结果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5)企业合并:除下列项目外,对于首次执行之前发生的企业合并不应追溯调整:
  A、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已确认除商誉以外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不作调整,但对于原已确认的尚未摊销完毕的商誉,应当全额冲销,并调整首次执行日的留存收益。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发生的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处理。
  B、 按照该准则的规定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应当将商誉在首次执行日的摊余价值认定为成本,不再进行摊销。
  C、 首次执行日以前发生的企业合并,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根据未来事项的发生对合并成本进行调整的,如果首次执行日预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该影响金额调整已确认商誉的账面价值。
  D、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留存收益。
  (16)金融资产: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不含《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投资),划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A、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