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赤峰会计实务重点相关内容制造业生产成本控制实战经验集萃(十四)总结如下:
  公司雇佣他,已经买下了他一个月22天、一天8小时的时间,这8个小时是属于公司的,所以公司要尽量利用这8小时上班时间。理论上来讲,员工可以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实际工作时间应该是7.5个小时。有些日本企业很恶心,把厕所设在办公区外面,员工要上厕所先得刷卡才能打开办公区的门,出去上厕所,回来时也要刷卡才能开门进来。这样一来,电脑就可以统计这个员工一天上厕所花了多少时间,由于上厕所时间不算做是工作时间,于是月底相应扣掉一块工资。害的员工只好下班了不敢走,非得在办公室把上厕所的时间待够才敢下班。我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上厕所总是要小跑着去,还以为是日本人老是憋不住,后来才弄明白是门禁磁卡把人给管住了,成本控制做到这个地步就有些恶心了,不是人性化管理。
  【6】衡量员工的生产效率:虽然公司通过以上方法,将员工人数降了下来,但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如何,还是得通过计算劳动效率指标来看个明白:
  (1)          直接劳动力效率:直接劳动力是指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包括生产主管、车间主任,不包括维修人员、仓库人员、清洁人员、质检人员。
  ① 公式:直接劳动力效率=合格品产量÷直接劳动力合计工时
  其中,直接劳动力合计工时包括了加班工时和操作工时,总之是一种实际劳动工时。也不论员工是合同工还是临时工,都计算工时。
  ② 直接劳动力效率用来反应生产线人数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劳动力效率越高,说明用来制造同一生产量的工作时间耗费的越少。如果某个人、某个班组、某个机器、某个车间的直接劳动力效率比别的人、班组、机器、车间的直接劳动力效率低,说明人员配置过多了,该裁人了。
  ③ 分子也可以是销售收入,用来计算一线生产人员创造的收入有多少,跟历史数据比较时高了还是低了,以此来判断组织结构是否变得臃肿了,工作效率是否变得低下了。
  (2)          总劳动力效率:总劳动力=直接劳动力+生产单位行政人员+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质检员+仓库管理人员。基本上总劳动力就是生产分厂的所有员工。但是不包括公司的市场人员、销售人员、研发人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人员、工会人员等人。
  ①公式:总劳动力效率=合格品产量÷总劳动力合计工时
  其中,总劳动力合计工时包括了加班工时和操作工时,总之是一种实际劳动工时。也不论员工是合同工还是临时工,都计算工时。
  ②总劳动力效率用来反应某个分厂的人数配置是否合理
  劳动力效率越高,说明用来制造同一生产量的工作时间耗费的越少。如果某个分厂的总劳动力效率比别的分厂的总劳动力效率低,说明人员配置过多了,该裁人了。
  ④ 分子也可以是销售收入,用来计算某分厂人员创造的收入有多少,跟历史数据比较时高了还是低了,以此来判断组织结构是否变得臃肿了,工作效率是否变得低下了。
  26. 消除系统性损耗:
  系统性损耗是指在公司的系统、规则和指导方针建立起来以后,没有将它们持续贯彻到实际行动中而产生的,与预期之间的差异。比如ISO9000系统、管理制度、工艺规程、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等原先订立好的东西,却没有得到具体的执行。
  系统损耗会带来大量的浪费,从而导致成本不断增加。消除系统损耗对于培养全员成本意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公司业绩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如说,公司设立起来各种制度、流程、方法、报表以后:
  【1】          公司设立起来流程以后,每一个工作流程就是一道关卡,工作要经过这些关卡,在每一个关卡面前都需要等待审批,申请的人在等待审批,审批的人在做审批工作。这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可是如果多个环节中有1个环节执行不力或是没有执行,很可能造成整件事情失去了流程想要达到的效果。那么整个流程中前面环节的等待时间和审核时间就形成了一种浪费。而且关卡多,所需要的人员就多,又是一种浪费。
  【2】          公司设立起来管理报表以后,就需要有人去填制报表,有人去分析报表,有人去审阅报表。但是如果某些报表实际上领导并不看,或是对工作没什么帮助,他一接到报表就锁到抽屉里去了,那么前面环节的人何必要去填制和分析报表呢?这也是浪费。
  总之,公司设立的各种制度、流程、方法、报表贵精不贵多,有效、有用就行了,不执行的、执行不力的制度、流程、方法、报表都应该改革或砍掉。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