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我国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
  取消:车改就是要改变“官”念
  对于公车使用,曾有人调侃道: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
  “一些公车司机和乘车者高高在上,感觉良好,不时违反交通规则,有的还能免除高速、停车等收费,耀武扬威,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怨言日重,不时以"吃了一头牛,坐了一栋楼"来加以讽刺。”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对记者说。
  “取消”正是这次公车改革的核心。指导意见提出,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有人提出,取消公车会降低公务活动效率。周天勇指出,“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如今驾车技术已经普及化,党政干部完全可以自己驾车。”
  而在公车改革专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看来,车改就是要改变“官”念。他说,如果一个干部遵循“3510”准则,也就是3公里内走路,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地铁或公交,不仅车补能有盈余,身体还得到了锻炼。
  拍卖:扣除税费全部上缴国库
  近年来,先行改革的地方在公车拍卖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暗箱操作上。有的单位内部人员在拍卖时提前打招呼,甚至通过幕后操作使公车以极低价格落入有关系的人手中,或让公车变为曾经的使用人或司机所有。拍卖过程中的甩卖和贱卖,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公车拍卖的公平公开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指出,实施拍卖的公车大多为中高档车,车况良好,大量二手车在短期内进入市场,会给租车、出租车行业和个人购车带来机遇。
  补贴:有望明显减少相关开支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那么,发放补贴是不是比养车省钱呢?据统计,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总数的近六成。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
  此前,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发放较高的车补,如杭州市每月*6达到3100元,广州市天河区*6为2800元,均高于指导意见规定的上限。按照新规定,这些地方的车补将会减少,而改革后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人们将拭目以待。
  补贴标准:
 ①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②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30%;
  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50%。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