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管理会计的概念是怎样的?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管理会计的概念是怎样的?管理会计师的考试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管理会计的概念是怎样的?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传统的会计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由传统会计和管理学科结合起来而形成管理会计新兴而生。它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下面简单说下过你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内管理会计发展历程
1、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国营企业相适应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该体制下,整个国家如同一个企业,而国营企业就如同巨型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确定下达。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国营企业充其量是一个“成本中心”,最多也就是一个“人为利润中心”国家以企业的成本为基础确定产品价格即“产品价格=产品成本×(1+成本利润率)”,这也就使国家必须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建设,通过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确定企业成本项目和成本开支范围。否则,企业成本失控,将导致产品价格失控。国家自然重视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对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的重视体现在国家颁布的各种成本管理制度上。
2、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二阶段
由于我国对管理会计产生广泛浓厚的兴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此,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该阶段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的,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与这种新的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在管理会计方面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原有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转变了。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由此,我国责任会计进入一个高潮期(乔彦军,1997)。不过,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管理会计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作业成本计算也开始在我国企业运用。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管理会计的概念是怎样的?
国内管理会计发展现状
总结各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理论研究不够。
2、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3、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管理会计领域,无论是学术派还是实务派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学术派应该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开展;实务派则应该不断地吸收管理会计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原本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将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最终,通过学术理论和实务经验完美的结合,中国的管理会计才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管理会计的概念是怎样的?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为此,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
以上就是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管理会计的概念是怎样的?的全部解答,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管理会计师PCMA的信息, 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官网, 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管理会计师精品课程, 练习更多管理会计师在线题库, 享受更多优质直播课。 另外,想要报考管理会计师考试,还可通过 在线咨询 了解最新报考消息,领取免费学习资料!
PCMA热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