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心心念念等着自己录取结果的时候通常会喜悦地收到offer,或者会难过地被拒,但还有一种情况,会让同学们有苦说不出 -- 被备胎了,进入Waitlist。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如果真的进入WL,是不是最终被录取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你们都是彼此的备胎
对于同学来说,我们通常会同时申请好几个学校,甚至不同国家连申,那对于学校来说,其实原理也一样,每年高校都会有相应的招生任务且数量有限,学生怕被拒,学校也怕被拒,所以学校会把一定数量的录取名额发给学生,而这些学生也会收到不止一所学校的offer,最终这些学生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入读,那学校为了规避风险,会把一些达到录取要求的申请人放入Waitlist里,如果有学生放弃offer,那空出来的录取名额就会从Waitlist里面挑选合适的申请人出来补上。
如果被列入了Waitlist,就意味着招生官已经审核完了你的资料,虽然你可能并不是学校的最优选择,但是也基本符合学校的录取要求。对于学校给出Waitlist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出于实际来校学生和录取学生比例的不确定性,学校无法保证实际来校的学生数与空缺位置相同。
每个学校的具体录取情况都不同,比如有些学校会因为申请人某方面很出色,尤其打动招生官,但整体实力距离录取标准还有些距离;或者有时他们非常希望你能加入,不过你的实力远超学校要求,他们清楚可能这只是你的保底校,所以迫于学校的指标压力,不得不把你列入Waitlist中。等等... ...
相比一个明确的Yes or No,被Waitlist的申请人往往感到更加纠结。一方面心怀希望,觉得最起码招生官对“我”还是感兴趣的,另一方面又满怀担忧。虽然WL的转正率并不高,但好歹有一线生机,所以有机会还是建议搏一搏。
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
首先确定这是不是你真的想争取的梦校,因为争取不是干等,也需要做一系列努力,所以要是没有那么殷切的期望,那就可以告知该校将你的名单从WL中去除,也算变相的为其他申请人腾地方~
但当你决定再搏一搏,那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提升自身准没错!
如果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短板是语言成绩,那就多去刷刷TOEFL/G类考试的成绩。很多时候,一个过硬的语言成绩的确会让招生官大为欣赏。不过,这时候想多参加一些可以体现自己领导力的课外活动和相关的实习等等就比较迟了。
了解该校的WL政策与偏好,对症下药
我们可以自己查找一些该校往年的录取资料,看看历年来他们WL转正的概率大不大,搜集任何与“Waitlist转正”相关的资源,有些学校会在官网上开辟一块专门的“Waitlist Section”,回答学生提出有关“转正”的各种问题,甚至还会有转正成功的学生故事分享,可以根据他们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应对策略。于此同时,也必须知道要申请的学校更青睐什么类型的学生。
例1:一些美国学校像雪城大学,会主动给学生发送邮件确认学生是否仍对于该校的此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是否想保留在Waitlist等待的名额,如果愿意就要在学校给的截止日期前回复学校。
例2:还有一些学校,比如伊利诺伊大学,却更喜欢学生主动地提交一些有价值的佐证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些材料可以是自己最近做的一些研究项目,也可以是新的实习经历或者最新获得的奖项。
例3:部分学校还会要求你提供一份文书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说明,并会规定文章的内容。以Chicago Booth为例,曾经学校要求WL中的候选人提供一篇300字的说明文书,需要在以下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Booth的哪一条校园文化最让你感到认同?你将如何全身心融入进Booth的社群?你认为自身存在哪些缺陷需要进行补充说明?
提交补充材料是重要的机会
美国研究生的录取讲究的是“适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换句话说,无论你overqualified还是unqualified都不是对的人。
提交的补充材料可以是更高的成绩单、可以是最近参加的活动、新的成就、新的奖项等……
甚至,如果路子够广,也可以再找更合适的人写一封推荐信,比如,领域内背景更加match的教授、以前实习接触过的领域内大咖,甚至是目前正就读于这所大学的学长学姐。总之,原则上无非是说自己和该校非常无敌match。
一份 Love letter 说不定就是救命稻草
除了上述“硬核”的补充材料之外,一封对目标学校“爱意满满”的Love letter也十分有必要!
在写Love letter注意不要和之前递交的essay一样,最好要有一些新内容。在Love letter中,要表达出为什么这所学校是你最佳的学术和大学生活的选择,你如何如何珍惜这一次的申请机会,而且也需要申明自己对于从候补名单上升格为录取状态一定入学的承诺。
除了内容,你还要能拼得过手速。回复Waitlist通知邮件就是一场速度较量的游戏,先到先赢。所以回复邮件,除了内容要能打动人,速度也一定要快。
同届其他申请人的Refer机会
在同一年申请的人当中,有可能会有人已经收到某某学校的Offer,但是Ta决定不去这所学校了,那你完全可以联系这名同学让他帮你写一封 Refer Letter给目标学校。在Refer Letter里,拒绝offer的同学就可以适当地推荐一下你,表明他对你在某某活动或某某项目上的工作的认可。一封Refer Letter也可能加大你转正的机会。
至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同学,通常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各大留学的论坛上,但是学姐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在论坛上求助时,要注意自己的信息和人身安全。二是协助你申请的留学顾问老师,顾问老师可能同时协助好几个学生进行申请,如果顾问老师的另外一个学生恰好不想去你的dream school,你就可以让顾问老师协助你“牵线搭桥”了。
当然,必须要强调的是,转正的机会本来就可遇不可求,真正能够加大你录取概率的长远策略还是要从现在开始就提升自己。
关于 Waitlist 的Q&A
Q:国际生和美国本土学生同在WL中,是不是已经处于劣势了?
A:不是。比起学生来源,其实候选人的申请目标和求学意向可能会对录取决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招生官大大会考虑学生申请的各个方面,包括补充文书和推荐信。
Q:WL是不是算出身卑微,和奖学金无缘了?
A:不是。只要最终收到录取通知,所有学生都可以申请学校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往往scholarship office 和Administration office 审核学生材料的staff并不是同一拨人。
Q:在WL的学生是不是也有优先级?
A:是的。通常学校在把学生放进Waitlist的时候,就已经给list里的学生根据综合实力排序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提升自身水平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