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常州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具体内容吧~
常州大学2026年346体育综合大纲
  一、基本内容
  (一)学校体育学: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性质、理念、目标(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及内容体系(或结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3、国内外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4、学校体育功能与时代使命;制定学校体育目标依据及实现途径
  5、体育教学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体育教学目标特征;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与目标分类;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依据与基本要求。
  6、体育教学内容特点与来源;体育教学内容选用的依据与选用方法。
  7、体育教学原则概念、各原则依据与实施求;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特征与分类;体育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学习指导方法与动作练习方法具体实施要点。
  8、体育评价功能、分类与特征;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育学习评价概念、原则、内容与评价方法。
  9、体育教学设计依据与基本步骤;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结构(内容体系)。
  10、体育课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功能;体育实践课组织基本要求、影响因素与组织选择;体育教学突发事件处理与应对方法;体育教学运动负荷强度与密度;体育说课概念、内容与流程。
  11、体育教师的本职责与基本素养。
  (二)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构成(包括跨项选材、转项训练);运动训练理论等;
  2、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影响因素;竞技能力的内涵;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过程基本结构等;
  3、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等;
  4、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体能: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基本素质的分类、影响因素、训练方法等;
  ——技能:技术的构成和基本特征;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运动技术训练的方法等;
  ——战术:战术的构成;战术的分类;战术的基本内容;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等;
  ——心理、知识能力:相关内容。
  5、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制定:
  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不同训练周型及其主要任务;不同训练周型计划与组织;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等。
  6、基于上述理论知识,结合当前重大竞技体育比赛(奥运会、世锦赛)、明星运动员训练竞赛、国家竞技体育政策等,进行运动训练相关内容分析。
  (三)运动生理学: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与调节;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运动单位及其募集。
  3、肌纤维的结构;骨骼肌收缩原理;骨骼肌特性;骨骼肌的收缩形式;骨骼肌收缩的生物力学特征;骨骼肌纤维的生物学特性;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和机能的影响。
  4、骨骼肌收缩的能量来源;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人体能量代谢的评价;运动中体温的变化及调节;
  5、血液的组成、功能和理化特性;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运动员血液。
  6、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运动与心血管机能;运动与心血管疾病。
  7、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气体交换、气体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一次性运动通气机能的变化;一次性运动换气机能的变化;长期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时合理呼吸;呼吸肌与运动训练。
  8、视觉生理与运动;位觉;本体感受器结构与功能;本体感觉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运动对感觉功能的影响。
  9、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突触;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睡眠与运动;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0、内分泌、内分泌系统与激素;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激素对运动的基本反应和适应特征;激素对运动能量代谢的调控;内分泌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运动免疫抑制现象及其调理。
  11、运动技能的概念;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运动技能的评定;运动技能的学习进程;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发展的因素;运动技能迁移。
  12、需氧量;摄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最大摄氧量;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无氧阈;乳酸阈;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13、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平衡、柔韧、灵敏和协调。
  14、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去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最大摄氧量平台;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分类;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及特征;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判断;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促进恢复的措施。
  15、高原环境与运动;高温高湿环境与运动;冷环境与运动;失重环境与运动;水环境与运动。
  16、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17、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运动对糖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身体成分;超重与肥胖;运动对超重与肥胖的改善作用;运动与血脂代谢异常;运动与心、脑血管机能异常。
  18、儿童少年运动时的生理应激;儿童少年对运动训练的生理适应;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19、女性生理机能特点;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
  20、衰老的概念与机理;老年人生理特点;运动对老年人健身作用;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
  21、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运动处方的制定、实施与应用。
  二、考试要求(包括题型、分数比例等)
  (一)学校体育学:100分
  1.简答题:5题,共70分。
  2.论述题:1题,共30分。
  (二)运动训练学:100分
  1.简答题:4题,共60分。
  2.论述题:1题,共40分。
  (三)运动生理学:100分
  1.简答题:3题,共45分。
  2.论述题:2题,共55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学校体育学》,杨文轩、张细谦、邓星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重印)
  2.《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
  3.《运动生理学》,王瑞元、苏全生,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
  4.《运动生理学(第6版)》,王瑞元、孙飙,人民体育出版社,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