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名词解释有哪些?民族学考研名词解释题型是大多数院校都有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名词解释分享分别是万物有灵论、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
民族学考研名词解释
  一、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论(英语:animism),又名泛灵论,为发源并盛行于17世纪的哲学思想,后来其被广泛扩充解释为泛神论,逐渐演变为宗教信仰种类之一。万物有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1871年,泰勒将万物有灵定义为“对灵魂的信仰”,并将其确定为最早的宗教/宗教的最初形式,所有宗教的基础。该理论产生的根源是原始人尝试解释两个生命之谜:一是什么引起出神、梦、疾病和死亡,是什么构成了生与死的肉体之间的差别;二是出现在梦幻中的人的形象是怎么回事。
  二、普遍进化论
  美国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怀特所持的学术观点。怀特把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视为全体人类集合经验的普遍文化。他认为,由社会、技术和意识形态构成的人类文化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独立体系,具有自身的进化规律,将这种文化现象归为心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不同的各个方面来解释是不科学的。这种进化论明显的特点在于它强调人类文化的整体性与普同性。
  三、多线进化论
  新进化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图尔德所持的学术观点。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是不可分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而相异的生态环境则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的差别。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就造就了多种文化形态及其进化道路。斯图尔德多线进化论的观点为他后来建立的文化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民族学考研名词解释之万物有灵论、普遍进化论、多线进化论的介绍,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有其他考研考试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就请登录高顿考研频道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