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一、概念----时间上对劳动对象在车间、工段之间遗迹工作地之间的运动配合与衔接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
  二、顺序移动方式----多道工序加工,在上一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搬到下一工序加工 (周期长)
  n:批量
  m:加工工序的道数,
  ti:第i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例题9:某零件批量为n=3件,加工工序m=4,每道工序加工时间为t1=10分钟,t2=5分钟,t3=20分钟t4=10分钟,按顺序移动方式计算生产周期。
  T=3×(10+5+20+10)=135分钟
  三、平行移动方式----每个零件上一工序完工后,立即投入到下一工序加工。
  T平:平行移动法下的产品加工生产周期
  n:批量
  m:加工工序的道数,
  ti:第i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t最长:在各道工序中,单件工时最长的那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例题10:某零件批量为n=3件,加工工序m=4,每道工序加工时间为t1=10分钟,t2=5分钟,t3=20分钟t4=10分钟,按平行移动方式计算生产周期。
  T=(10+5+20+10)+(3-1)×20=85分钟
  四、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零件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其缺点是生产周期长。
  平行移动方式的突出优点是充分利用平行作业的可能,使生产周期达到最短。问题是一些工序在加工时,出现时干时停的现象,对设备运转不利,同时运输次 数多,组织生产比较麻烦。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吸取两者的优点,生产周期较短,每道工序在加工一批零件时不发生停顿现象,使设备能连续、正常运转。这种方法运输次数也较多,组织 生产也比较复杂。
  在实际生产与业务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条件考虑下列因素:
  (1)企业的生产类型。单件小批企业多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特别是组织流水线生产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生产任务的缓急。生产任务急,应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以争取时间满足交货期需要。
  (3)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轻。工序劳动量不大,重量较轻的零件,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工序劳动量大,重量很重的零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顺 移动方式。
  (4)企业内部生产单位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平行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而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
  (5)改变加工对象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很大,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如果改变加工对象时,不需调整设备或调整设备 所需时间很少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