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经济师的孩子们,有木有正在为找不到知识点和试卷题发愁的?高顿网校来为您解决:经济师2014之《中级经济基础》货币与金融讲义——8  (三)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研究货币均衡问题,固然首先要涉及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
 
  1、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社会总供给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表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社会总需求是以货币形态出现,表现为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
  因此: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关系,要求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2、货币数量与物价上涨的关系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并不相应下降。
  (1)物价自然上涨的因素:
  ①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剪刀差”现象,调整时,一般是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结果必然是价格总水平上涨;
  (补充阅读: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这种价格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它的具体表现是:当一般物价上涨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但它上涨的幅度往往低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而当一般物价下跌时,虽然工业品的价格也同时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往往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如果把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内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的情况用统计图表表示出来,那么,工业品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二者犹如张开的剪刀的形状一样,因此称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②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结果也是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涨。
  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即本期货币增量ΔM1=(GDP的增长率Y′+物价自然上涨率P′)M0 ,
  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
  该式反映了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课后题第22题】在确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货币供应量时,还需要考虑物价的自然上涨因素。导致物价自然上涨的主要因素有( )
  A出现价格“剪刀差”时的价格调整
  B产品的更新换代
  C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D货币需求的下降
  E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
  答案:ABE
  高顿网校之极品语录汇编: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 ——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