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经济师2014《中级经济基础》货币与金融讲义(七),请记熟这一章节要点和难点,做好习题。  (二)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了解
 
  货币运动的内在均衡机制,决定着货币供求能够自动保持着均衡状态。
  1、从货币的需求方出发,利率上升,公众出于对金融资产的收益和使用资金成本的考虑,会增加在银行的存款或减少向银行借款。结果是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实际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下降,另一方面商业向中央银行要求融通的资金数量减少,使基础货币增量下降。
  2、从货币供给方出发,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减少,或者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减少,商业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提高贷款利率弥补存款利息支出增加的成本。
  3、就货币供求双方的关系看,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货币供给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货币总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而投放到流通领域的。
 
  【课后题第21题】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衡是在货币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由于货币运动过程中内在均衡机制的作用,利率上升会导致的现象有( )
  A公众增加在银行的存款 B 公众增加向银行的借款
  C商业银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上升 D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下降
  E货币乘数下降
  答案:ACE
  【课后题第11题】下列关于货币运动过程中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货币供给是主动的
  B.有时货币供给主动,有时货币需求主动
  C.货币需求是主动的
  D.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是同时变动的,没有主次之分
  答案:C
  高顿网校之旷世名言:我的生活原则是把工作变成乐趣,把乐趣变成工作。 —— 艾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