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级经济师评审政策迎来重大调整,评审标准从“论文导向”转向“实效导向”,业绩成果权重提升至40%。申报者需重点关注学历资历、业绩成果、论文质量等核心维度,同时提前准备学历证书、项目合同、获奖证明等材料,本文将围绕关键条件与材料要求,为考生梳理申报全攻略,具体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与材料
一、2026年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有哪些关键调整?
2026年评审新规对学历门槛、资历要求、跨专业政策等作出优化,具体变化如下:
1.学历与资历分层细化
博士研究生: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后,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
硕士/本科生:需满足中级资格后累计工作满5年;
专科生:需满足中级资格后工作满10年,且需提供3-5个主导项目成果(如乡村振兴、县域经济规划)。
注:跨专业申报通道进一步打通,持有会计、统计、审计中级资格者可直接替代中级经济师资格。
2.业绩成果成为核心考核项
量化成果更易获得认可,如“主导成本管控年节约千万资金”“参与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推动产业增长25%”等;
部分地区明确,重大量化业绩可替代论文要求,申报者需按时间顺序整理归档佐证材料。
3.跨领域资格互通放宽
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投资)等12项职业资格可对应中级经济师资格;
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绿色金融)从业者持有相关证书满3年且业绩突出,可直接申报副高。
二、申报材料如何准备才能脱颖而出?
评审材料需突出真实性、数据化与规范性,以下为关键准备要点:
1.业绩材料:用数据量化专业价值
重点收集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合同、效益报告、获奖证明等,如“某制造业成本优化项目实现年度降本1200万元”;
基层经济服务者需梳理服务覆盖人数、资金节约额度等数据,用“服务20年+县域经济项目成果”增强说服力。
2.论文要求:创新性与实践性并重
论文需发表在CN/ISSN刊号的正规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周期需提前6-12个月规划;
内容需聚焦经济政策、企业管理等实际问题,查重率控制在15%以内,部分省份要求提供检索证明。
3.材料规范:避免细节失误
按“线上脱敏+线下原件”标准整理,确保数据一致;
单位公示截图、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需加盖公章,避免因格式问题影响评审进度。
以上就是【2026年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与材料有哪些?如何准备?】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高级经济师报考知识,欢迎前往高顿经济师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