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报考中级经济师的考生而言,明确考试科目与周期是备考的第一步,根据最新政策,中级经济师考试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但部分专业科目题型与分值略有调整,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得资格证书,相关信息高顿经济师小编整理如下。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有哪些
一、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有哪些?
中级经济师考试包含两门必考科目:
1.《经济基础知识》:公共科目,题型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和多选题(35题,每题2分),满分140分,合格线84分。内容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金融、统计、会计、法律六大模块,侧重基础理论考查。
2.《专业知识和实务》:专业科目,题型包括单选题(60题)、多选题(20题)和案例分析题(20题),满分140分,合格线同为84分。考生需从工商管理、人力资源、金融等10个专业中任选其一,部分专业(如财政税收)计算题占比高达30%,需提前强化训练。
建议结合近三年高频考点制定复习计划,优先突破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同时通过错题本整理易错点,提升答题效率。
二、中级经济师可以考几年?
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实行两年滚动管理,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例如:
若2025年通过《经济基础知识》,则该科成绩保留至2026年,考生只需2026年通过专业科目即可拿证;
若2026年仍未通过专业科目,则2025年成绩作废,需重新报考两科。
特殊情况下,如考生更换报考专业(如从工商管理转为人力资源),已通过科目成绩不可沿用,需重新计算周期。建议考生合理规划备考节奏,基础较好的考生可尝试一年双科,争取尽早取证。
以上就是【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有哪些?考这两门!】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中级经济师报考知识,欢迎前往高顿经济师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