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是进基金行业的“敲门砖”,这行作为朝阳行业,薪资待遇在金融圈里算不错的,2026年想挤进来的人不少。但很多人都卡在备考上——要么上班没时间,要么学了没效果,到底怎么才能高效准备?今天就给大家说6件必须知道的事儿,全是能直接用的干货。
1. 先做个“能落地”的备考计划,别写“假大空”目标
备考时间少,最忌没规划瞎撞。得根据自己的时间定计划,比如在职党每天下班能学1小时,那就拆分成“看1章教材+做20道题”;如果是学生党,能学3小时,就安排“精读教材+整理笔记+刷真题”。计划别光写在纸上,得每天“打卡”完成——比如今天没做完,明天就得补上,别攒着。而且计划要“活”,比如这周工作忙,就把学习量减点,下周闲了再补回来,别跟自己较劲。
2. 碎片时间别浪费,积少成多真能“攒”出知识点
在职备考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班,那就把碎片时间“薅”起来——上班路上刷10分钟高频考点、午休时做5道单选题、睡前翻15分钟错题本,甚至开会前的5分钟都能看个知识点。别觉得这点时间没用,比如每天攒30分钟,一个月就是15小时,比周末突击一天还管用。记得把复习资料装手机里(比如PDF版教材、考点总结),或者带本小书,随时能掏出来看。
3. 教材得“啃三遍”,别光翻一遍就扔一边
不管2026年考试怎么变,教材都是出题的“根”,必须重视。建议大家把教材看三遍:
- 第一遍“粗看”:用1-2周快速翻完,先摸清楚“这本书讲什么”——比如《基金法律法规》分监管、运作、职业道德几大块,《基金基础知识》重点是投资、估值、风险管理,不用纠结细节,先搭框架。
- 第二遍“精读”:用3-4周仔细看,把第一遍没懂的地方搞明白(比如“基金托管人的职责”“指数基金的计算方法”),边看边记笔记,每章学完做配套习题,巩固知识点。
- 第三遍“串看”:用2周把各章节串起来——比如学完“基金销售合规”,再回头联系“基金管理人的职责”,做几道综合性题目(比如“销售过程中违反合规的情形有哪些?”),把知识点连成网。
4. 周末节假日别“摆烂”,用整块时间练“题感”
既然要考试,就得牺牲点娱乐——周末少追新剧、少约朋友聚会,把全天时间用来练题。比如:
- 上午9点-11点做一套真题(模拟考试时间),练速度和手感;
- 下午1点-3点分析错题,把错的原因写下来(比如“没记住基金募集期限”“计算题公式搞错了”);
- 晚上再把当天的错题重做一遍,确保真懂。
这些整块时间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比碎片时间管用多了。
5. 做题要“抠细节”,不是做越多越好
基金从业考试的考点重复率很高,做题不是“刷数量”,而是“找规律”。比如做一道题,要想:
- 这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比如“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
- 命题人挖了什么“坑”?(比如把“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条件”改成“10%以上份额持有人提议”,实际是10%还是20%?)
- 解题思路对不对?(比如计算题要不要算手续费?)
错的题、蒙对的题都记在错题本上,每隔一周翻出来再做一遍,直到彻底不会错。临考前3天,多做最新真题(比如2024年下半年的),找考试的“感觉”。
6. 别“假努力”,效率比“坐满时长”重要
有些人看似学了3小时,其实一半时间在刷手机,这种“假努力”没用。要想效率高,得先搞清楚“考试考什么”:
- 比如《基金法律法规》重点是“监管要求”“合规管理”,占分比高,就多花时间记;
- 《基金基础知识》重点是“投资理论”“计算题”,就多练公式和计算;
- 考试是机考,就得提前练机考系统(比如高顿的模拟系统),熟悉操作。
一句话:针对性复习比“盲目看书”管用10倍。
最后总结:备考核心是“用对时间+找对方法”
基金从业备考没那么难,关键是别“瞎忙”——做能落地的计划、用碎片时间攒知识点、把教材啃透、用周末练题、做题抠细节、提升效率。2026年想考的朋友,赶紧把这些方法用上,别等时间不够了再着急。另外,高顿教育有免费的基金从业学习资料(比如考点总结、真题合集、错题本模板),需要的可以去领,能省不少时间。祝大家都能一次考过,顺利拿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