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的资本八卦阵来源:作者: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日前,中国企业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资本运营,通过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快速提高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为寻找成功典型给中国企业提供范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两年多对一些企业进行跟踪调查采访发现,太极集团快速发展的案例很值得企业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  他们没有像大多数传统经营型企业那样自己投资组建研发机构、一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地建设、一个销售网点一个销售网点地设立,而是通过一系列地收购兼并活动,在短短三五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生产中药,发展到今天有较强研发能力、较大生产规模、中国*5医药销售终端网络,即:集中西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类大公司。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太极的案例不仅对医药企业有借鉴意义,对中国其他要做大做强的企业也同样有示范价值。  出资亿元收购桐君阁为占据销售终端,太极为产品销售在西南布下了八卦阵  “企业有好的产品,卖出去才会体现价值。要想把生产出的产品全部卖出,占据销售终端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我们在1998年不惜拿出一个多亿收购桐君阁的目的。”白礼西坦然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桐君阁是中国惟一几家幸存的百年老字号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民间历来有“南有桐君阁,北有同仁堂”之说。而桐君阁地处人口最多的“四川+重庆”市场;桐君阁大药房已有对1500多家药店的管理经验;桐君阁零售连锁公司以重庆市为零售配送中心向四川发展,而桐君阁物流批发中心则以成都为中心,是目前中国*5的医药物流批发市场,并正在向西部扩展。  太极用资本运营的方法攻占了桐君阁,等于在西南医药市场布下一个八卦阵,它是阵主,可以随意穿行,但其他人要进入西南市场都要过它这一关。  企业要有竞争力,不仅要看它的产品是否有市场,还要看它的营销网络是否是健全的。谁掌握了销售终端谁才真正拥有市场,控制了市场企业才能自己掌握了生存的命脉、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从太极收购桐君阁后的变化也证明了这一点。据记者调查,太极入主桐君阁之前,虽然是重庆地区业绩*4、发展潜力*5的医药企业,但在销售领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其支柱产品“急支糖浆”是非处方药,所以加强营销能力和网点建设是企业保持稳定成长的重要一环。  百年老字号的桐君阁在药品零售方面具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药品为特殊商品,药品零售业中品牌形象十分重要,加之桐君阁品牌形象好、布点广、影响力度大,为太极集团推广新品、加强广告促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所以说,太极集团收购桐君阁整合医药业流通链是公司经营战略的关键一步。这一点,从太极集团2000年实现9亿元、2001年17.4亿元、2002年23.4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每年以40%多的速度增长的销售额可以得到印证。  太极集团掌控桐君阁也给桐君阁注入了新的生机。他们支持桐君阁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工作,先后收购和新建近百家药店,并把柜台放进了中国最小的销售单位——农村服务社。目前桐君阁经营品种已达10000余种,拥有1000余家供货企业,200余家二级分销商及5000余家药房、诊所、医院等终端销售网点。  在物流方面,2002年,桐君阁在太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成都五块石投资1亿多元,率先在全国推出按现代商业要求经营的成都西部医药有限公司,实现超市配送经营。同时,该集团在重庆解放西路买下2万平方米的旺铺,作为重庆西部医药商城卖场,主营药品零售。另外,桐君阁在重庆南坪紧靠麦道龙超市的黄金口岸新建桐君阁医药批发公司,该公司以药品批发为主,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这三个位于川、渝两地三个点的医药物流中心将发挥其巨大的医药物流配送功能。为西南的各级大药房提供最质优价廉的药品。  桐君阁还将手伸向了农村医药市场。  2001年10月,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太极集团控股的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30年的联营协议,全市供销社医药网点整体加盟桐君阁大药房,实现了太极集团、桐君阁大药房的人才、资金、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供销社系统延伸到全市农村各个角落的药品经营网点优势的强强结合,开创了全国的先例。  到目前为止,重庆市39个区、市、县供销社已有601个药店(柜)加盟桐君阁大药房。其中,供销社的老药店加盟446个,新办药店50个,新办药品专柜40个,发展社会药店64个;已有402开业个店(柜),开业率达66.78%,这些加盟店分布全市400多个乡镇,占全市乡镇近40%。  据桐君阁经理雷励介绍,以近1500家桐君阁大药房为网络,再加上控股股东太极集团的庞大销售网络为依托,将使公司在川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物流体系日臻完善。  桐君阁通过资本运营、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出的效益,在近三年里得到了体现。桐君阁2000年收入还不到6亿元,2001年就接近9亿元,2002年则超过15亿元。公司现在,日交易额已突破800万元,明年年销售额可望达到35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太极与桐君阁的重组是双赢的。太极通过重组桐君阁实现了销售通路的*5化,增加了销售收入;桐君阁通过引入太极的资本运作理念和方法,超常规地发展了商业网络,实现了销售收入年年高比例增长。  太极在强占终端销售上的动作决不仅限于收购兼并。2002年11月,该集团还与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等12家地方医药商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医药网络的大融合、再交叉。这样太极通过桐君阁在西南布下的八卦阵,已经大面积控制西南;加之,又由与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等12家地方医药商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生出的六十四卦阵,可谓又局部拥有华东、华南。  投巨资收购重庆中药研究院迅速实现了强大研发能力,确保企业不断有高品质的新产品向市场投放  “研发能力的强弱是企业是否有活力的根。对医药业而言,只有不断地研发出高品质的新药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但要使研发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靠企业自己培养是非常缓慢的、是无法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社会上许多研发机构有很多研发成果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在相对闲置,我们把它收购过来,即刻就可以为我所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有时候时间成本要比具体的、一般成本重要得多。”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的这一番认识,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要投巨资并购重庆中药研究院。  1999年,太极集团投资4020万元并购重庆中药研究院之后,就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组建了太极研究院。新组建的研究院是国内最早的中药专业科研机构之一,现有高、中级科研人员100余名,拥有大型科研精密仪器5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