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非破产方式重组:方正吸收合并泰阳来源:作者:夏晓柏日期:2008-05-23字号[ 大 中 小 ] “钱江湘水润中国俩人,方正泰阳联财富众生”。红色的对联高挂在泰阳证券总部门楣上,述说着同在1988年诞生的方正证券(前身浙江证券)和泰阳证券(前身湖南证券)一年多来携手走过的风雨兼程。 2007年,方正证券、泰阳证券完成股票、基金、权证等交易量2.37万亿,市场占有率达到2.17%,综合排名全国券商第12名,部均交易量为全国券商第5位;公司全年完成股票、债券主承销额50余亿元,企业债券主承销首次进入全国第9名。 2008年5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方正证券吸收合并泰阳证券,方正证券注册资金扩大到16.54亿元。此前的3月10日,方正证券注册地迁入长沙的工商变更登记工作顺利完成。 “这是全国*9例成功的政府没有出钱、由企业出资、采取非破产方式的市场化重组案例。”中国证监会高层如是评价方正、泰阳证券的重组合并。 曲折重组 2004年,鸿仪系资本战舰搁浅,其系下最重要资金运作平台??泰阳证券??也因为挪用巨额客户保证金、挪用客户国债、违规代客理财、违规自营等种种严重违规行为,导致公司经营风险全面爆发。 经审计的泰阳证券报表显示:截至2006年9月30日,泰阳证券累计亏损25.06亿元,净资产为-12.29亿元,净资本为-16.39亿元,挪用客户保证金6.44亿元,挪用客户国债2.565亿元,此时,湖南规模最庞大历史最悠久的证券公司面临破产关闭的危险。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方正集团、方正证券对泰阳证券实施重组。重组的相关工作包括一揽子计划:泰阳证券原有股东减资、债权人实施债转股、方正集团及方正证券注资、方正证券迁址长沙、泰阳证券与方正证券合并。 2006年10月,在泰阳证券原有17家股东签署了集体缩股至2%的协议之后,11月,泰阳证券又与27家债权人中绝大多数签署了债务和解协议,涉及债务总额高达14.31亿元。在此前提下,2006年11月27日,方正集团与泰阳证券正式签署重组协议,方正集团与方正证券随即出资8.56亿元弥补了客户保证金缺口。 2007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了公司重组方案。2007年8月,方正证券、泰阳证券两家公司的股东会分别通过合并方案,方正证券以新增股份的方式,按1∶1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泰阳证券,合并后泰阳证券注销。 剑指上市 起初,方正进驻泰阳证券,占股81.50%.正是在此高度控股背景下,精明的方正有意出让业绩已经回暖的泰阳证券部份股权。 2007年11月,哈投股份(600864.SH)出资8.52亿元购买方正证券拥有的泰阳证券1.065亿元出资额,每股价格8元。 截止目前,考虑到股权转让收益,合并后方正证券的净资产为62亿元,净资本为53亿元,货币资金为20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为51亿元。各项风控指标均超监管指标要求,公司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合并后,公司共拥有78个证券营业部(服务部),网点覆盖全国15个省(市),其中70%以上的营业网点分布在湖南、浙江两省各地市。截至2007年底,两公司客户资产规模达1191亿元,客户达到140万户。 “浙江作为国内资本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是资本的输出方;湖南作为中部崛起的省份,是资本的需求方。通过精耕细作,实现‘做实做强’的战略目标,并积极谋求上市。”前述方正高管实话实说。“公司业务以证券经纪、投资银行为主,但我们正在力争获得证券业务全牌照,另外还在运作与外资券商成立合资公司。” 2007年,方正证券与全球金融领先机构瑞士信贷集团进行深入的接触与谈判,双方协议,方正控股66.7%,与瑞士信贷集团合资设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证券公司,相关申请,正待中国证监会批复。一旦获批,这将是自2005年券商引进外资暂停后重新开闸*9例。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