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实业:以资金换地产的成功之路来源:作者:日期:2008-08-01字号[ 大 中 小 ]   谨慎行动不等于不行动,注重长远利益的长江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虽然已经精明地看到了房地产发展前景;虽然已经学会了怎样在房地产发展的趋势中总结出内在的规律,即使这段时间,他将他自订的经济发展方针,“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谨记不忘;即使再小心翼翼,不轻易冒险,但是还是艺高一筹将经营塑胶工厂所赚取的利润,以及*9幢工业大厦源源不断的巨额租金收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的经营上.  几年以后,随着局势的动荡不安,香港的房地产一次又一次不由人意地显示了它大起大落的特色.由于银行对地产的过度贷款以及其他因素,1965年2月爆发银行信用危机,在挤提狂潮中,数家银行的分行倒闭,甚至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被迫受控于汇丰银行.在银行危机的狂烈冲击下,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建筑公司,地产公司纷纷倒闭,从而出现了战后房地产业*9次大危机.  在这个人心浮动,百业萧条的大动荡中,李嘉诚再一次显示了他独具慧眼,远见卓识的才能.他一方面加强稳固他的大后方“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继续在塑胶工业中保持独占鳌头的地位;一方面不动声色地将工厂利润和物业租金换成现金存放,并且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现金,用最低价格收购那些急于将物业脱手,急需现金,弃港而去的“有识”之士的地皮和旧楼.  也就是说,从1959~1969年,在香港经济几度沉浮的动荡岁月里,在人们争先恐后地抛售大量地皮,物业的时候,不急功近利的李嘉诚在给自己留有余地——“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和大量物业的基础上,冒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险.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现金将购置的旧楼翻新出租,再用所得利润全部换取现金大量收购土地,并且采取各个击破,集中处理的方式,将土地以点带面,以面连片和纵横相错地发展.  总之,李嘉诚充分掌握房地产发展的大趋势,被人们赞誉为商业奇才.他总是能够因势利导地变逆境为顺境,既大展拳脚,又稳中求进,为他以后蓬勃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