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产融结合探析来源:作者:日期:2008-08-14字号[ 大 中 小 ]   企业集团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就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共同置于一个公司控制主体的行为模式。从两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企业集团走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就是利用企业集团庞大的资金流延伸企业的价值链,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两种价值增长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以更为独特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资金与资本的双向增值。本文以宝钢集团的产融结合为例,阐述集团产融结合之路。  一、集团概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l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由控股股东宝钢集团发起设立,并于2000年发行上市。近年来,宝钢集团明确提出将集团发展战略定位于成为实业、金融、贸易并举的大集团公司。  公司自从上市以后,不断收购集团与钢铁业务相关的资产,逐步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同时,宝钢也在打造着自己的金融版图。金融业作为宝钢的储备性战略产业,主要涉及保险、商业银行、证券、财务公司及信托五大金融领域。目前,已经投资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福建兴业银行等,是太平洋保险集团的*9大股东。其核心是宝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宝钢初建金融平台始于199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宝钢集团财务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4011亿元,宝钢集团持有62.1%的股份。作为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具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主要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内部结算、存贷款、投融资、短期资金理财及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综合信贷、网上结算、委托理财等。  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宝信托)成立于1988年4月,1998年6月5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由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等单位入股。2001年11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获得“重新登记”。华宝信托是宝钢持有98%股权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美元1500万元)。华宝信托坚持以资产管理为主线,以证券市场为纽带,覆盖货币、资本、实业三大领域。  2002年10月,由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华宝信托持有67%的股份。经营范围包括:发起设立基金、基金管理业务及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他业务。  1996年,宝钢投资5000万元,成为中国*9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华泰财险公司43家国有股东之一;同年,宝钢投资5000万元,成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家发起股东之一,持股10%。2002年12月,宝钢斥资20多亿元,收购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的股权,首次入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企业。2007年11月宝钢集团、上海宝钢化工、上海五钢和华宝信托获准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太保95000万股股份、37500万股股份、800万股股份和700万股股份转让给华宝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12月,经历数月审批之后,宝钢集团顺利接手神华集团所持有的全部新华人寿股份。在受让了这9012万股股份后,宝钢集团共持有新华人寿20727.6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7.273%。  2004年9月,宝钢集团斥资30亿元,成为重组的中国建设银行的发起股东,是为宝钢涉足银行业之始。目前宝钢已经参股多家上市银行,其中持有建行银行1.31%股份,持有兴业银行3.63%股份,持有深圳发展银行5.4%的股份。同时还是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的股东。  另外,宝钢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行”)签署了《金融合作及投资银行服务协议》等三个合作协议。根据相关协议,工行将与宝钢在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资金管理、资产证券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根据宝钢和工行签署的这份协议,工行将为宝钢在今后国内外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实务操作提出专业财务顾问建议,这一服务主要由工行的投行部运作。根据宝钢和工商银行签署的另一个《资产证券化业务合作协议》,宝钢将通过旗下的华宝信托为工行提供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托管服务。华宝信托是宝钢收购的专业金融机构,这也是其首次涉及这方面的业务。此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仅有国开行与建行两家,它们分别通过中诚信托和中信信托来提供相关托管服务。此次工行加入试点,也使宝钢旗下的华宝信托得以有机会拓展这一块的金融业务。这使得宝钢在金融业上又迈进一步。  二、对宝钢进入金融领域的分析  (一)基于财务公司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益的考虑。由于财务公司立足于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可以明显节约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因此走产融结合的道路,财务公司是最有利于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相对风险较小的路径选择,因此也是大多数企业集团向金融产业进军的*9步。  宝钢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定位是:主要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内部结算、存贷款、投融资、短期资金理财及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综合信贷、网上结算、委托理财等。由于集团对财务公司采取的绝对控股,因此可以通过财务公司的特殊功能为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从而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集团一方面可以利用财务公司发挥内部银行的功能,来调剂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资金短缺,避免了向银行借款而产生的利息差异,以达到有效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此外,财务公司可以进行存贷款业务,这也为集团增加了收益。  (二)基于开辟融资渠道,获取丰厚利润的考虑。企业集团投资控股证券公司,既可以利用证券公司的特定功能为企业集团资本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分享证券业的丰厚利润获得高额回报。  宝钢集团投资控股的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连接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获得产业开发所需的资金,通过参与证券市场交易,分享证券市场的丰厚利润。  集团通过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入主基金业,既可以提高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使用效益,又可以开辟一种新的产业融资渠道。  (三)基于筹集资金的考虑。根据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相关性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保险业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9,大型企业集团的自身往往有比较庞大的固定资产,从产业相关性角度看,为发展保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第二,大型企业集团的员工往往很多,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寿险市场。宝钢的发展恰恰满足这一理论前提。  宝钢入主保险业,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筹集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同时利用自身的资产和员工队伍,来为保险公司扩展业务渠道。  (四)基于资源外取的考虑。为了有效实现企业集团的资源外取战略,企业集团在推进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设法至少控股一家商业银行,从而进入银行业,这是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战略的一项最基本、最核心的金融业务,也是健全企业集团金融功能的必然选择。  宝钢入股银行的迫切原因之一,是即将到来的各种大并购中急需巨额资金。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铁矿石巨头或者钢铁巨头之间的购并,宝钢急需在兼并和收购市场上有所作为,才能以规模保住市场。入股银行之后,固然不能随心所欲获取资金,但在与其他企业同等条件下,在合乎银行向股东融资的各种法律规定之后,在融资上的便利显而易见;另外,作为一种媒介,拥有金融平台可以使企业的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三、宝钢金融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立足财务公司。笔者认为宝钢应该重点打造自己的财务公司,使财务公司成为集团的金融中心,支持钢铁产业发展,同时注重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  在继续巩固财务公司本身具有的内部结算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企业集团、商业银行紧密联合,建立企业集团结算网络,强化企业的融资功能,并且可以进一步通过财务公司不同程度的涉足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丰富集团的资产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二)其他金融产业的投资。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由于保险业具有为人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等,因此风险相对较大。而证券业和基金业的投资风险也很大,只有在市场处于牛市状态下才能获取高额的收益,下一步的投资应该慎重。这方面可以像GE学习,剥离风险高,市场成长性低的业务,只做全明星业务。  再来说宝钢的银行业,企业集团不能仅仅依靠银行业的现金池业务,毕竟从银行获取的现金流还是有限的,而且银行也不如财务公司能灵活掌握。另外,宝钢要想走向国际,也必须拥有一个国际性的金融平台,而宝钢现在所投资的地方性银行就不能满足国际的金融贸易,如付款、套期保值等业务。  笔者认为如果宝钢想继续在金融产业中进行发散性的投资,而并不注意金融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对金融产业进行整合,则难免会产生由于大举进入金融业导致大量资金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监管不严时通过各种方式轻松进入产业资本,使产业资本在不同行业中迅速膨胀,金融业占据了主要地位,使产业资本无法配合金融资本发展速度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