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与狼共舞”来源:作者:日期:2008-10-27字号[ 大 中 小 ]   2004年百度进行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私募。Google实际向百度注资499万美元,获得了2.6%的股权,而李彦宏作为创始人及CEO持股比例为25.8%。  百度引入同行Google作为战略投资者,对于双方来说意义深远。Google为自己上市时因含有“中国概念”而受到追捧,而百度上市时也会因Google而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为了防止战略投资者Google对百度的恶意收购,百度方面设置了两道关口:  *9道关,百度削减出售25%的股票、融资额为2亿美元的计划,只决定拿出10%的股票公开发售。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百度当时有比较充裕的资金储备,同时不想过多稀释股权并期待后续融资,这样将会更有利于百度未来的发展。  第二道关,“牛卡”计划。百度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百度上市后的股票分为A类和B类,在美国股市新发行股票为A类股,而所有原始股为B类股。每1股B类股票的表决权相当于10股A类股票的表决权。这就决定了拥有B股的表决权10倍于A股。在这种双层股票结构之下,一旦Google收购了百度的原始股,该股份立即从B类股转为A类股。这意味着即使Google收购了绝大部分原始股,也无法在董事会上拥有足够的表决权。  “牛卡”计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抑制了市面上的恶意收购,另一方面使小股东无法实现同股同权,这一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本身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Google在公开市场上收购百度的梦想几乎无法实现。从理论上讲,即使绝大部分股权均被Google收购,但只要李彦宏等创始人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在11.3%以上,即可获得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2005年8月,百度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中国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IPO,公司股票开盘价格从每股27美元一路飙升达到每股154美元,创造了纳斯达克最近5年以来的a1开盘记录。百度独到的资本运营策略为业内所称道,即引入战略投资者Google,成功实现了“与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