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剑指巴基斯坦电信来源:作者:高昱日期:2009-02-26字号[ 大 中 小 ] 虽然扩展海外市场是电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然而中国电信业走出去的道路却经历了诸多坎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于2007年2月成功收购巴基斯坦Paktel(巴克泰尔)公司88.86%的股份,迈出了其海外扩张的*9步。 作为全球*5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GSM漫游覆盖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此前,中国移动已经多次尝试“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并把目标锁定在新兴市场:2005年中国移动首次尝试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有限公司(PTLC)26%的股权,但最终被阿联酋电信以高出几乎一倍的价格抢走;2006年秋天,中国移动再次尝试收购总部设在卢森堡的新兴市场电信运营商Millicom,但意外情况使得中方再次空手而归。 但中国移动并没有放弃提高在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覆盖率,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努力。巴基斯坦作为亚洲的新兴市场,移动电话服务业务正处于急速膨胀阶段:2004年该国1.4亿人口中只有400万移动用户,而根据巴基斯坦电信局(PTA)2007年夏天做出的*7预测,到2010年该国移动用户的数量可望突破1亿。 相对于前几次失败的交易,本次收购不仅仅是单纯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一次商业行为,政治因素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 巴国政府对全球化基本持积极态度,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各项优惠,这在发展中国家中极为罕见。中巴传统友好关系的渊源,这与中国企业在很多国家遭遇的敌视乃至抵制可谓有天壤之别。在行业环境方面,中国移动几次试图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对其已有了相当充分的了解。同时中兴、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提供商经过多年耕耘,已在巴基斯坦站稳了脚跟。这使得中国移动在进军巴基斯坦时完全没有“受制于人”的后顾之忧,相反,这种得天独厚的“硬件优势”还能使中国移动在巴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宽容的政策环境,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国企业在当地电信设备领域举足轻重的影响,堪称[*{c}*]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的“三驾马车”。2007年2月,中国移动以2.84亿美元出资并承担Paktel公司部分债务的方式作为支付对价,收购了目标公司88.86%的股份,总价值约为4亿美元,收购后的公司更名为CNPK.交易当年中国移动投资了4亿美元来扩张网络,2008年公司计划继续投入8亿美元进行完善网络。然而并购市场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特别是在涉及到海外并购时,更是困难重重。 巴基斯坦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前沿市场。原因之一就是当地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即便像在卡拉奇这样的大城市,每天都有缺电的问题,企业还必须要自己发电,这使得运营成本增加了不少;另外,巴基斯坦的总人口不过1.5亿,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赤贫人群,因此移动服务业务尽管发展迅猛,但未来的上升空间实际上已经所剩无几,目前垄断寡头的用户数量都已达到千万级。 巴基斯坦原有4家移动运营商,分别是Moblink、Ufone、Instaphone和Paktel,目前这四家运营商合计掌握了巴国内接近98%的市场。在过去半年的市场急速膨胀中,Paktel的用户数量是不升反降,从140万减至136万。Paktel在市场中被迅速边缘化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可能也正是见捞不到便宜,Millicom才肯以4亿美元的低价欣然将Paktel卖与中国移动。 对于Paktel而言,在市场膨胀中赶超竞争对手的机会实际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夺回市场份额势必要从现有的巨头碗中分一杯羹。 尽管有中国移动的雄厚资本为后盾,但要想在激烈的本地市场中突出重围,Paktel惟一的取胜机会在于提供价格更低而质量更高的服务,而这种能力正是中国移动在国内市场环境中迟迟没有练成的内功。 尽管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举步维艰,但是中国移动毕竟走出了这一步。CNPK经过两年的投入,由收购时的800个基站到现在拥有4000个基站,并且全部用的是中国移动的技术标准和规格来进行网络扩张。将CNPK纳入自己的品牌后,中国移动通过这个国际品牌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虽然目前CNPK仍然是巴基斯坦最小的电信运营商,但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发展比较迅速,仅2008年8月份就发展了30万新用户。 央企走出去的战略是大势所趋,然而央企海外扩张后会面临协同运营、资源整合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运营模式。巴基斯坦宽松的政策环境、友好的政治氛围、类似于中国10年前的市场环境,为中国移动提供了一块优良的练兵场和试验田。总体来看,中国移动收购Paktel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那几亿美金的学费。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