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报表重述案为例分析滥用套期会计的方法来源:作者:夏草日期:2009-12-08字号[ 大 中 小 ] 在38项具体新会计准则中,最难就是金融工具系列准则。正因为其技术难度系数高,所以其操纵空间也比较大,这也许正应了那句“高处不胜寒”的论断。 而套期会计或许是衍生工具会计中最复杂的部分。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套期会计的使用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某一业务是否适用套期会计,二是某一业务适用哪种套期会计。 相对来讲,美国对套期会计准则的运用时间更长一些,而我国企业目前在套期会计领域存在的问题亦与美国公司相似。 以美国公司史上金额*5的报表重述案之一——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报表重述案为例,该公司于2003年1月宣布重编2000年至2002年度财务报表,同年11月,重编后的报表显示:该公司大幅度调整理了公司几年来的净利润,报表重述金额超过70亿美元。长期被隐藏的FreddieMac套期会计滥用问题(主要包括将衍生品投资作为套期工具处理,从而推迟确认衍生品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列入所有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也随之浮出水面。 隐含期权套期策略为了规避借款人提前还贷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2001年1月以后,FreddieMac就“隐含于按揭资产中的期权”执行了一项套期策略。该策略以利率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为套期工具,旨在为隐含期权公允价值的波动保值。 FreddieMac在这一项目上的会计操纵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证券分类的操纵导致了一个连带错误:根据准则,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不适用套期会计。但由于FreddieMac曾将部分为交易而持有的证券转为持有到期证券或其他可供出售证券,这对该策略中被套期项目的核算方法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根据准则,无论是基于何种目的进行套期,事前制定严密的套期计划、事中进行及时的损益报告是对企业执行套期会计的两个起码要求。而FreddieMac似乎遗忘了这一规定。因此,它按照所谓的套期会计执行的损益估算严重缺乏准确性。 在重述前的各季报表中,高达65亿美元其他可供出售证券(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波动损益没有得到及时、恰当反映(即与对应衍生工具的套期利得和损失进行抵消),而是反映在“累计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掩盖了套期活动抵消公允价值波动的有效性。 固定支出互换以2000年12月1日为生效日,FreddieMac用名义金额为86亿美元的固定支出互换与名义金额为36亿美元的固定收入互换为组合,作为现金流量套期保值的工具。 2001年1月1日,FreddieMac将原组合中名义金额为86亿美元的固定支出互换中的75亿美元重新指定为新的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将名义金额为36亿美元的固定收入互换中的大部分重新指定为公允价值套期工具。但FreddieMac同样没有按照准则的要求,对上述套期制定事前的计划和进行事中的报告。利用此项操纵,FreddieMac将该项套期的利得和损失长期反映在“累计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累计掩盖了逾38亿美元的套期损失。 通过“政府证券结算公司”结算的交易2000年第四季度之前,FreddieMac通过买(卖)国库券或机构债券同时执行回购(转售)协议的方式与单一交易对手(singlecounterparty)缔结合成的远期合约,双方最终以这些合约的净值为基础进行结算。对于这项业务,FreddieMac按套期保值会计进行了处理,这并不违背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000年第四季度,FreddieMac开始通过“政府证券结算公司”(GSCC)对这些合约进行清算,同时继续按套期保值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然而,由于使用了GSCC的交易平台,FreddieMac可以与不同的交易对手分别签订上述两个协议。这项预期外的交易结构变更维持了远期合约以净值结算的基础,同时有效降低了交易费用。然而,这次变更也带来了特别的影响———远期合约不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对衍生工具的定义。由于FreddieMac没有及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交易利润被递延到“累积其他全面收益”,累计减少净利润7.68亿美元。 “房地产信托投资”套期1997年2月,FreddieMac通过发行普通股和总额为40亿美元的永久股息下调型优先股,成立了两个近乎全资(拥有99.9%的股权)的子公司,从事房地产信托投资(REIT)。REIT优先股在两家子公司的账上列为股东权益,在FreddieMac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列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上反映由优先股股东享有的收益。 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一家或多家被合并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不能作为被套期项目”,但为了将这些优先股也纳入套期会计的核算范畴,从1998年第四季度起,FreddieMac改变了上述报告方式,将REIT优先股作为债券列报,同时把股利支出改作财务费用。通过这项操纵,FreddieMac累积藏匿了5.83亿美元的利润。 FreddieMac财报重述案例可谓是套期会计滥用的经典。而我国企业,自新准则执行之后,对套期会计已开始有所研究。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滥用套期会计的方法亦不外乎FreddieMac的这些招术。而其中,混淆经济套期与会计套期关系,将经济套期等同于会计套期,适用套期会计业务是最重要的手段。此点,投资者需格外关注。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